• Skip to primary navigation
  • Skip to content
  • Skip to primary sidebar

媽媽育兒百科

媽媽育兒百科,提供嬰幼兒健康照顧及教育,媽媽懷孕知識及飲食營養,親子關係,小孩教養,婚姻經營,單親教育,美容保養,生活保健知識與讀者分享,豐富你的人生。

  • 育兒須知
  • 孕婦須知
  • 親子教養
  • 生活保健
    • 運動健身
    • 健康飲食
  • 生活百科
    • 居家風水
  • 婚姻經營
    • 單親家庭
  • 時尚女人
    • 單身男女
  • 法律教室
  • 育兒專欄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育兒須知 / 不可忽視寶寶的「第一次」

不可忽視寶寶的「第一次」

2012-01-07 由 蔣 莉蓁

導語:在寶寶的整個成長歷程中要經歷許許多多的第一次,有些很可能是在家長沒想到的時候就發生了,媽媽們在欣喜之餘也要注意學習該如何面對好寶寶更多的第一次。看著寶寶每天的新進步和驚喜,媽媽們實在不禁為寶寶的無所不能而讚歎!不過,媽媽們別光顧著開心,還要抓緊充電,學習該如何面對好寶寶更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微笑:情感交往的起點

時間:出生兩個月左右

這時的寶寶經常會睜開雙眼四處看,一切都覺得那麼新奇。當媽媽出現在寶寶面前時,他會注視著媽媽的臉,手腳亂動,甚至會無意識地咧嘴微笑。 這是寶寶最初的交際形式,也是寶寶與人進行情感交流的起點。

寶寶的第一次
不可忽視寶寶的「第一次」

年輕媽媽回應方式:

當捕捉到寶寶的第一次微笑時,年輕媽媽千萬不可因興奮而忘了和寶寶交流,這時的微笑正是表示他對媽媽提出了新要求:在寶寶醒著時,媽媽應經常出現在他面前,微笑著對他講話;還可以利用各種色彩鮮豔的玩具,如紅、黃色的氣球,充氣的彩色塑料玩具,花手帕,小鈴鐺等引逗寶寶,使他心情愉快。

寶寶手舞足蹈的反應會使身體各部分的骨骼、肌肉得到鍛煉,同時也加深了與媽媽的感情。經常與寶寶進行這種情感交往,對寶寶身體、智力、心理的發育都非常有益。

第一次發聲:理解溝通的開始

時間:出生4~7個月

這時寶寶給人的感覺更有趣,咿咿呀呀地整天叫個不停,表情也更豐富了。無論聽到什麼聲音,他都會試著去模仿,學著利用舌頭不斷地實驗和練習,享受其中的樂趣。

年輕媽媽回應方式:

聽到寶寶的第一次發聲或說出第一個詞時,媽媽可乘機與寶寶做發聲遊戲:當他咿呀亂叫或咯咯直笑時,跟隨著重複或模仿,會激起寶寶更大的興趣,令他繼續嘗試發聲。當他發出啊啊、嗷嗷之類的韻母時,媽媽可在前面加上聲母示範,如當他說啊—時,可以教他念媽—、爸—。

媽媽還可以把寶寶日常接觸的物品拿給他示範發音,節奏放慢些,重點詞予以重複,並作適當間隔,給他學習和回應的時間。需要注意的是,對寶寶說話不必總是用兒語,正常語音能使他更早學會正確的發音。

第一次摔跤:面對困難的態度

時間:1歲左右

一般來說,寶寶3個月會坐,6個月會爬,9個月就該走路了。寶寶在媽媽的指引下,靠著牆或者扶著凳子開始慢慢學習走路,卻總是歪歪扭扭,稍不留神便摔倒在地,哇哇大哭。

年輕媽媽回應方式:

很多媽媽會趕忙跑上前,心痛地將孩子抱入懷裡又親又哄。其實,從寶寶第一次摔倒開始,媽媽就應該狠狠心不去抱他,而在旁鼓勵:寶寶,快自己爬起來,你真棒!實在不行時再幫一把,扶他起來。

有了這樣的第一次,下回不管摔得多厲害,寶寶都能自己爬起來。日後遇到比摔跤更需要獨自應付的事情時,也要讓孩子記住我能!我會!我很棒!

第一次發現:接受新事物的開始

時間:10~18個月

寶寶已經可以搖搖擺擺走路,離開媽媽的視線了,這時周圍的一切對他來說都那麼新奇。

趁媽媽不注意,寶寶拿了茶几上的幾張撲克牌,翻過來轉過去地琢磨,按一按,咬一咬,然後興沖衝連跑帶爬來到你的跟前,舉起牌高興地啊啊叫個不停。

年輕媽媽回應方式:

媽媽要嘗試著從寶寶的角度來看待他的新發現。如果寶寶把撲克牌含在了嘴裡,不要立刻驚叫:哎呀!臟死了!快扔掉!最好輕輕地蹲下告訴他:寶寶,這叫撲克牌,是爸爸媽媽用來娛樂的,你長大後也可以玩,但不能放在嘴巴里哦。

然後順勢把撲克牌從寶寶嘴裡抽開。有時間的話,媽媽還可以將撲克牌一張張攤開,從顏色和數字上教寶寶分辨。

過於成人化的理智,往往會打擊寶寶的好奇心,成為學習、成長、發展創造性的隱形障礙。和寶寶一起分享他的發現,寶寶才能在不斷的探索—展示—解說之中,接受和學習新的東西。

想培育出一個聰明可愛的孩子的父母,首先應學會從寶寶一出生就開始和寶寶交流。父母不用擔心這種交流會變成單方面的意願,因為寶寶一出生就有了與人交往的能力,而且願意和你們交往。

媽媽是寶寶第一個和接觸時間最多的交往對象,母子間目光相互注視就是交往的開端。母親還可利用一切機會與寶寶交流,如餵奶、換尿布或抱寶寶等時候都要經常和他說話,並展示出微笑的面容,說一些諸如看看媽媽、寶寶真乖等親密的話語。

如果寶寶在吃奶時聽那些話,就會停止吸吮或改變吸吮的速度,說明寶寶在聽媽媽講話。

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樣化的,除了和寶寶交談,還可以和寶寶逗樂,比如摸摸寶寶的頭、輕輕撓寶寶的小肚皮,以引起寶寶注意,並逗引他微笑。當嬰兒微笑時,要給予誇獎,更別忘了媽媽那輕輕一吻也是給寶寶的美好獎勵。

利用一切機會和寶寶交往,使孩子在和父母的交往中辯別不同人聲、語意,辨認不同人臉、不同表情,保持愉快的情緒。來源:中國早教網

父母身體語言蘊含巨大能量

家長錯誤做法養出懶寶寶

分類:育兒須知 標籤:育兒須知, 親子互動, 親子交流, 親子教養

聯絡本站 :生活專家。 寵物百科。法律顧問:沛揚聯合律師事務所。

免責聲明:本網站資料,為網路資訊收集整理,僅供參考用途,並不取代醫師、治療師、護理師的專業意見。如須尋求醫療診斷,請向專業醫護人員諮詢。

主要側邊欄欄



這些文章你或許會喜歡!

山藥功效吃法及選購注意事項

夏季熱昏頭!13招讓你涼到腳

眼睛乾澀

懷孕期間眼睛出現問題 如何處理感染?

孕婦哭泣

懷孕期心情問題該如何解決?

扁桃腺炎

幼兒扁桃腺炎 如何舒緩治療不適?

孕吐原因及改善方法

腹部肥胖

無法減去腹部脂肪?全因為妳這樣做…

媽媽育兒百科

© 2018 媽媽育兒百科 ·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法律顧問:沛揚聯合律師事務所,認識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