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生病 小兒生病

醫師:「肌躍型抽搐」是腸病毒危險前兆!

小朋友夏天、發燒、食慾不佳、嘴巴有破洞,幾乎八成機率是腸病毒感染,重症前兆病徵中,最難理解的應該是肌躍型抽搐

每年接近夏天,就會有父母帶著小朋友來到高雄心臟專科洪毓棋醫師的門診,因為小朋友嘴巴有破洞而想要確定是否得了腸病毒,因為一旦確診就得暫停上學,父母都很焦慮。

確實小朋友在夏天、發燒、食慾不佳、嘴巴有破洞,幾乎八成機率是腸病毒感染,但仍有兩成不是腸病毒呦!就讓洪醫師來告知家長:

• 腸病毒的典型表現及處置
• 嘴巴有破洞可能是其它病毒
• 腸病毒該小心的危險徵兆

感染腸病毒會有什麼表現

首先,大部分家長聽到【腸】病毒,就以為感染後會得腸胃炎:發燒拉肚子,但之所以取名為腸病毒,是因為此病毒在腸子裡面繁殖,然後糞便含有病毒可傳播疾病。

因此口水、大便、水泡都有病毒可以到處傳播,防不勝防,通常家中一個小朋友發病,其他小朋友都會遭殃,而大人因為抵抗力較佳所以不常發病,但如果大人一旦發病也是很嚴重低。

在台灣最容易被診斷為腸病毒感染的疾病為:疱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

但其實許多不特別的嬰幼兒發燒疾病或是一般的感冒,都是腸病毒引起的,只是一般發燒感冒沒那麼嚴重,所以不會被分辨出來。

延伸閱讀:寶寶各種疹子,擦乳液還是藥膏,一次搞懂

疱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的表現

• 疱疹性咽峽炎:發燒、喉嚨有破洞、流口水、吃不下、很煩躁
• 手足口病:發燒、喉嚨有破洞、手腳屁股有水泡疹子、流口水、吃不下、很煩躁
• 這兩者病情的差別在於:手、腳、屁股是否長出水泡疹子
• 這兩者病情的共通點是:發燒跟喉嚨破所造成的後續症狀

發病後的處置

腸病毒並無特別的抗病毒藥物可加速病情的復原,主要依賴自身的抵抗力來對付病毒。因此處置著重在:

症狀治療:退燒、止痛、水分及食物補充

通常家屬擔心的症狀是發燒,連續三天以上39度的反覆高燒,常讓家屬非常憂心。而洪醫師主要會評估喉嚨破影響進食量,有時會在喉嚨使用局部噴霧或凝膠,降低疼痛感好讓小朋友能進食。

若在年齡愈小的寶寶其食量影響甚大,如果喉嚨破會痛而連奶或水都不喝,那會脫水而必須入院打點滴及觀察症狀變化。

若是症狀不嚴重:發燒不是很高且少於三天、喉嚨破但還吃得下,大多需要退燒跟吃些軟涼的食物即可,帶抵抗力回復、抗體產生時,即會退燒;

喉嚨破通常會需要時間修補黏膜破洞,因此一般整個病程約七天(三天發燒、七天癒合破洞),幾乎九成以上的小朋友都能順利痊癒,不會留下後遺症。

延伸閱讀:天氣轉涼!兒童氣喘疑問大整理

那俗稱的火氣大嘴破,一定是腸病毒嗎?

在台灣大家應該都聽過,火氣大所以嘴巴破,要吃一些退火的食材或中藥吧!但在西醫的觀點來講,其實都是一種病毒感染(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各種病毒),是一種傳染病,就像感冒一樣。

只是可能只有覺得倦怠、精神不佳、沒有明顯的咳嗽流鼻水,倒是嘴巴破了一兩個小洞而已。

但在臨床上,單純疱疹病毒的感染症狀:疱疹性齒齦炎,常會混淆醫師,無法釐清到底小朋友的嘴巴破,是腸病毒或者單純皰疹病毒所造成的。

因為皰疹性齒齦炎也會使得小朋友嘴巴破、發高燒。而高雄心臟專科洪毓棋醫師主要依據牙齦症狀來判斷:

若牙齦腫脹、發紅發炎、甚至是流血,會認為是單純疱疹病毒所造成的齒齦炎。

腸病毒危險前兆

齒齦炎跟咽峽炎的表現為下

• 疱疹性咽峽炎:發燒、喉嚨有破洞、流口水、吃不下、很煩躁
• 疱疹性齒齦炎:發燒、嘴巴有破洞、流口水、吃不下、很煩躁、牙齦發炎流血

剛剛提到會讓醫師混淆的原因是:破洞的位置,

• 大部分的咽峽炎,破洞在喉嚨、上顎,也就是嘴巴後面
• 大部分的齒齦炎,破洞在舌頭、牙齦及嘴唇,也就是嘴巴的前面

但有時候,是會滿嘴到處亂長破洞的,原本長後面,隔幾天長到前面,有時則反過來,先長前面再長後面的破洞,讓醫師很頭疼。但是單純疱疹病毒才會造成滿口牙肉牙齦紅腫,也就是齒齦炎的特徵。

如果想要確定是何種病毒,得靠採集嘴巴的檢體,去做病毒培養才能確診,得等上7~14天才可能有結果,因此臨床上也不一定會去採檢。

至於齒齦炎的治療,仍然跟腸病毒的咽峽炎相同:

除非疱疹病毒侵犯其它重要器官 ,才會使用針對皰疹病毒的抗病毒藥物去做治療。

家長一定要知道的併發危險重症表現

很遺憾,約不到一成的小朋友會併發危險重症,主要是怕病毒侵犯腦部,造成意識不清、肌肉抽搐、呼吸心跳改變。一旦引發重症,台灣國內的統計資料顯示死亡率高達2-3成

重症兒童每10位可能就有2-3位死亡

疾管署特別針對家長,建議須觀察的重症前兆,一旦發現早期送往大醫院做治療。重症前兆病徵中,最難理解的應該是肌躍型抽搐,小朋友會像突然被嚇到一樣全身抽動一下,下列影片請家長一定要看呦~

小朋友若發燒嘴巴破洞,不只讓家屬著急,小朋友也因為痛而很難安撫照顧,在家積極地退燒止痛是照顧重點,而觀察重症前兆更是及早治療的關鍵。

若高雄心臟專科洪毓棋醫師判斷小朋友高燒或是水分不足,則會建議入院治療,減輕家長的壓力,在腸病毒高峰的4-9月,希望家長們要注意呦~

延伸閱讀:孩子咳不停?門診判斷久咳不癒重要原因

本篇文章由【兒科、心臟科 洪毓棋醫師】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兒科醫師洪毓棋

[vc_row][vc_column width=’1/6′]兒科醫師洪毓棋

[/vc_column][vc_column width=’5/6′]醫師理念:
當父母獲取網路或是書本的資訊後,常常還是一頭霧水,因為該如何應用在“寶寶”身上,才是醫療的重點,也是醫師珍貴之處。醫療就是把醫學知識應用在人身上,一但牽扯到人,就有溝通的狀況。良好的溝通,才能帶來信任感,讓醫病關係和諧,令家長安心。[/vc_column][/vc_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