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體溫升高如何正確護理

寶寶體溫升高如何正確護理


導讀:孩子發燒一直都是讓家長非常著急的事,許多疾病都可引起小兒發熱,發熱是機體抵抗疾病的防御機能之,小兒的正常體溫存在個體差異,特別是新生兒及嬰幼兒,因體溫中樞發育尚不完善,極易受環境因素影響對于發熱的孩子,家長們家庭護理要注意哪些事項?

正常小兒的體溫在36℃~37℃之間,早晨2~6點稍低,下午5~7點稍高。當體溫在低于38℃低熱,38℃~38.9℃為中度發熱,39℃~41℃為高熱,超過41℃為超高熱。連續發熱超過兩周為長期發熱。

小兒常見發熱的疾病包括:感冒、耳鼻喉發炎、幼兒急疹,打預防針,尿道感染,胃腸炎合并脫水,穿太多環境溫度高,等,較少原因有腦炎、腦膜炎,川崎病等。

環境溫度過高所致發熱的護理方法

由於寶寶體溫調節功能不健全,不能維持產熱和散熱的平衡而發熱。如果寶寶發熱是由於環境造成的,只需調整環境溫度即可。

脫水熱的護理辦法

寶寶體溫過高

寶寶體溫過高如何護理

寶寶由於大汗、進奶少等因素導致體液平衡失調而發生脫水,隨之出現體溫升高。這種情況,寶寶的體溫一般能達到38℃—40℃不等,但其他情況都較好,精神反應也很正常。

這時,只要給寶寶餵水或補液後,體溫就會迅速下降,發熱很少超過一天以上。這種發熱發生時,新媽媽只需給寶寶補充足夠的液體即可,不需採取其他特殊處理。

但如果寶寶的狀況不佳,不能進食,脫水情況加劇,應及時就醫。 感染性疾病所致發熱的護理辦法產前發生的感染(不潔的陰道環境、胎膜早破、第二產程延長)及生產過程中發生咋感染,一般會導致寶寶在產後1—2天開始發熱。

產後感染一般發生在產後1週左右,常因寶寶呼吸道感染、敗血症、膿腫、皮膚膿皰等引起,並有發熱症狀。感染性疾病所致的發熱最主要的治療辦法是找出發熱原因,然後對症治療。

在家中給寶寶進行護理時,可用溫水擦浴,降溫效果較好。必要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退熱藥。

物理降溫

是一可以反復多次使用的、安全有效的降溫措施。可用于高熱或有高熱驚厥史患兒的早期家庭護理。方法有以下幾種:

頭部冷敷或枕冰袋

1. 頭部冷敷:將冷毛巾敷于頭部,待毛巾變暖后換。

枕冰袋方法:將冰袋置于額頭上或枕于腦后。如沒有冰袋可將冰塊放入暖水袋 或塑料袋中,如果情況緊急或沒條件也可用冰棍代替。

注意:冰袋與皮膚之間用毛巾或手絹隔開,以免患兒不舒服或局部組織凍傷。胸部及腹部不可放冰袋,以防心率減慢或腹瀉。

2.溫水浴:將門窗關好,不可有對流風或直吹的風,室溫在24℃~26℃之間。水溫應比體溫低1℃,水量以沒至軀干為宜。托起患兒頭肩部,身體臥于盆中,時間以5—10分鐘為宜。

注意:水溫不可過冷過熱,浴中需加水時應在遠離患兒處攪動,病情重或精神、面色、呼吸情況不佳時禁用溫水浴,浴中出現異常情況時應停止。

3. 毛巾濕敷:30~37℃左右溫水沾濕大毛巾裹住患兒身體,只露出面部及足,持 續10分鐘左右。注意不要給寶寶洗熱水澡。

4. 酒精浴:30%左右酒精,用方紗沾濕后,按全身方向如下:

上肢:腋下一側→上臂外側→手臂:側胸→腋下→上臂內側→手心:

下肢:一側髖部→大腿外側→腳背:腹股溝→大腿內側→腘窩→腳跟;

注意:

(1)胸腹部不擦以免引起心率減慢或腹瀉;新生兒不做酒精擦浴。

(2)酒精擦浴時動作要輕柔,不要將皮膚擦破。

寶寶發燒後的保健

寶寶發完燒後身體也還沒完全康復,所以媽媽這段時間要好好照料寶寶身體和給寶寶補充營養。

給寶寶繼續吃生命陽光的牛初乳(發燒期間不能吃,因為本身孩子體溫高水分就不足),繼續增強寶寶的免疫力。同時,要記住給寶寶加減衣服要配合發燒的過程。

當設定溫度提高、體溫開始上升時,孩子會覺得冷,此時應添加長袖透氣的薄衫,同時可以給予退燒藥。

服藥半小時之後,藥效開始發揮,設定溫度被調低了,身體開始散熱反應,孩子會冒汗感覺熱,此時就應減少衣物,或者採用溫水拭浴幫助退燒。

資料來源:醫學小百科,育兒知識,就要懷孕網

媽媽育兒百科 整理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

延伸閱讀

寶寶發燒不退原因及處理

寶寶發燒莫驚慌 冷靜照顧才正確

如何照顧感冒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