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不少疾病經常會好發在季節交更迭或者冷熱交替之時,特別是嬰幼兒的抵抗力並沒有像成人強大,更會讓感冒或腸胃炎等狀況找上門。很多時候病症來得又快又急,使得家長不知所措,因此務必要先了解相關訊息!
一、病毒型腸胃炎類別略說
1、發炎部位解說
腸胃炎一般是指胃部、小腸或者大腸有發炎現象,會造成患者嘔吐或者腹瀉狀況。即便不是透過流感病毒而引發,但也常被稱為腸胃型感冒或者是胃流感。
2、病毒感染造成
病毒型態的腸胃炎,即是因為感染了病毒而導致,有許多不一樣的病毒,都有可能會致使腸胃炎問題發生,最多見的病毒即為輪狀病毒與諾羅病毒。
3、注意流行季節
台灣發生諾羅病毒以及輪狀病毒,最主要好發的季節是十一月到三月之間,而流行的高峰階段是一月份左右。輪狀病毒多發生於五歲以下的孩子,諾羅病毒則是所有年齡層均可能會有感染情形。
延伸閱讀:嬰幼兒拉肚子輪狀病毒作怪
二、腸胃炎症狀散播模式
1、傳染方式說明
病毒性腸胃炎通常是糞口傳染,經由和病患的密切碰觸,可能吃或者喝到受污染的食物或飲品等等情況,皆有可能會發生感染問題。另外,潛伏期一般多為一至三天。
2、病發產生情況
腸胃炎的首要症狀即是水瀉以及嘔吐,也可能是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現象。
3、大略時間過程
一般於感染後的一到三天開始,就會有腸胃炎症狀出現,而不良情狀可能會連一到十天左右。但其實,病程的時間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毒類型,還有視個人體質的免疫力而定。
4、抵抗力很重要
對大多數的人而言,受到病毒型腸胃炎的患者一般能夠完全恢復,並不會有什麼後遺症;但是對於嬰幼兒與無法自行照顧自己者,可能會引起脫水、電解質不夠,既而抽搐甚至發生死亡危機。
溫馨提醒:換言之,免疫力比較不好的人免,病程時間會比較多,狀況也會較為嚴重。
延伸閱讀:小孩腸胃問題健康保健須知
三、腸胃炎相關防止辦法
1、洗手殺菌消毒
勤洗手能夠減少被感染的比例,無論在飯前便後或烹煮食物以前,都應該要潔淨手部,或是經常殺菌消毒身邊的物品,也可以進一步預防病菌傳播。
2、治緩解注意事項
原則上,抗生素的運用對於病毒感染其實無多大的幫助。因此在治療孩子與大人的病毒性腸胃炎,最首要的原則即是避免脫水與電解質的散失。
溫馨提醒:在腸胃炎發生階段,飲食要清淡簡單,由於太油或過甜的食物沒有辦法被完全吸收,反倒會使腹瀉症狀嚴重很多。
3、接種有關疫苗
現在已經有所謂的輪狀病毒疫苗,家長在了解內容後,可以思考是否自費接受接種。
延伸閱讀:幼兒腸胃不適飲食改善症狀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未經同意,嚴禁轉載。
圖片來源:http://goo.gl/NyM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