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嬰幼兒在睡覺時,就像小天使一般,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可愛模樣!其實無論孩子是呈現什麼樣的睡眠姿勢,均可能為一種生理或心理情狀的反應,而這些反應又是什麼呢?是否需要就醫診治呢?一起來深入了解!
一、小孩入睡五大狀況說明
1、四肢無故抽動
假若孩子於睡覺後,仍出現四肢顫抖的情形,很可能是由於白晝過於疲累,抑或是精神遭受驚嚇感到害怕,或是他種因素而感到過分刺激而導致。
溫馨提醒:此時不可以覺得沒關係而放任不理會,家長要給予寶寶適當的撫慰,若有必要則需請醫師的協同判斷問題所在。
2、搔抓臀部屁屁
若是寶寶在睡覺的時候,總是不經意的抓弄小屁屁,也許是因為孩子感染到蟯蟲或者蛔蟲等等。家長要多加留心飲食與環境的衛生習性,教育小孩要勤洗手,嬰兒器具和用品也要殺菌消毒。
溫馨提醒:若是真的不慎有感染問題,也千萬要馬上就醫診治。
3、吸吮手吃拳頭
對手部吸吮能夠帶給小寶寶許多安全與安心的感受,在嬰幼兒需要他人安撫與觸摸的時候,也許即會藉由吃手的動作來做相關表示。
溫馨提醒:此外,嬰幼兒在有長牙的狀況出現時,也可能會運用手指頭來磨弄與摩擦牙床,好撫平不適的感覺。
延伸閱讀:寳寳趴睡側睡各種睡姿優缺點
4、輾轉反側難睡
假如小寶貝一直動來動去或扭來扭去,沒有辦法好好入眠,可能不是由於太過頑皮,而是因為胃腸道內部食物不完全消化,造成口腔臭味、腹部脹氣、糞便乾燥硬化等狀況,所以難以入睡。
5、仰睡打呼聲響
假使嬰幼兒在睡覺的時候,鼻子有阻塞問題或者呼吸不通暢的情況,也許就是鼻腔或者呼吸道發生不適狀況,家長要盡早帶寶寶到醫院做診斷與確認治療。
二、睡姿影響頭型與臉型
1、利用姿勢改變
嬰幼兒的頭型有先天的影響因素,也會於分娩時通過產道而遭受壓力迫使發生變化,所以不少家長會運用睡姿法來調整小寶寶的頭部型態。
2、把握前面半年
新生兒的頭骨約於六個月左右的時候即會固定形狀,因此若是想要做調整,家長就要把握頭六個月,甚至是在出世以後的黃金期間裡面。
延伸閱讀:嬰幼兒睡眠睡姿影響範圍多
3、盡量不同睡姿
盡可能避免使寶寶都固定於同一側睡覺,因為如此可能會使頭型變得比較扁。家長可以每2到3個鐘頭就幫小孩換一種姿勢,側睡、仰睡、趴睡最好都交換運用較佳,讓寶寶的頭部能夠正常發展。
溫馨提醒:想要孩子頭型漂亮,家長就要辛苦一點了,若有必要能夠使用枕頭當輔助。
4、臉型線條立體
假使父母希想要孩子的臉部型態立體一點,可以嘗試讓小朋友趴睡以及側睡,如此一來較可以使鼻梁、嘴巴與下巴的模樣線條明顯一點。
5、根據孩子長相
但是實際上還是要依照嬰幼兒的外貌模樣來做適當調整,像是顴骨已經比較高的寶寶,原則上就不太建議再用趴睡方式,因為如此會造成日後顴骨太高,臉型反到就不怎麼完美了。
延伸閱讀:嬰幼兒睡覺驚嚇抽動原因症狀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未經同意,嚴禁轉載。
圖片來源:http://goo.gl/kPC2V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