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狂犬病台灣新聞話題持續延燒,狂犬病為急性傳染病,不幸感染後,死亡率高達百分之百,媽媽育兒百科為了讓各位朋友更加了解狂犬病,不斷更新整理出最新訊息給大家,請各位朋友們一定要小心,切勿接觸不必要的動物。
台東錢鼠確認染狂犬病毒7月31日(聯合新聞網)
1、台東錢鼠疑染狂犬病毒,基因序列比對完成出爐,今(30日)確認檢出狂犬病毒。這也是14例鼬獾確診狂犬病後,第一件「跨物種」案例。
2、台東一位52歲婦人,25日在家中遭竄出的錢鼠碰觸到,經農委會家衛所檢驗,該隻錢鼠是狂犬病疑陽性,後經基因序列比對,確診為狂犬病。至於遭錢鼠擦身的婦人,沒有流血,就醫檢查並無感染。
3、錢鼠屬食蟲目,不是老鼠,農委會防檢局表示,嚙齒類或食蟲目動物,屬狂犬病之意外感染,全世界尚無錢鼠感染狂犬病報告。
致死率幾乎100%的狂犬病7月30日(Now今日新聞)
一旦發病,致死率幾乎100%的狂犬病,近日在台灣捲土重來,引發關注,在政府提升防疫作為的同時。第一線獸醫師以及學者都呼籲,不要有過多的恐慌,但當務之急是快帶家中的寵物去接受狂犬病疫苗的注射。
全台最新狂犬病地區分布8月1日(衛生疾病管制署)
1961年後不再有動物病例,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2013年公布國內野生鼬獾與錢鼠檢出狂犬病毒。
中部地區
(1)南投縣:魚池、水里、鹿谷、國姓、仁愛、信義鄉、竹山及草屯鎮。
(2)雲林縣:古坑鄉、臺中市新社鄉
南部地區
(1)臺南市:南化區
(2)高雄市:田寮區、美濃區及燕巢區與其他山地鄉,列為狂犬病首要及次要風險地區。
東部地區
(1)臺東縣:東河鄉
(2)臺東市:台東市與成功鎮
一、認識急性病毒狂犬病
1、病毒腦脊髓炎
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脊髓炎,致死率高達100%。
2、60年未曾出現
臺灣自1959年起不再有人的病例,2002年及2012年各發生一例自中國大陸境外移入病例,2013年發生一例自菲律賓境外移入病例。
3、全球性狂犬病
狂犬病是全球性的疾病,全世界都有病例,主要發生於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及中東等地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約有55,000死亡病例,其中亞洲約占31,000例死亡,非洲約占24,000例死亡,其中30~50%是幼童。
延伸閱讀:狂犬病侵台 防治措施不可不知!
二、瘋狗病傳播方式
1、空氣傳染病毒
蝙蝠群居的山洞或進行狂犬病毒培養的實驗室也有可能經由空氣傳染狂犬病,不過非常罕見。
2、唾液及抓咬傷
患有狂犬病之動物,其唾液中含有病毒,狂犬病病毒隨著動物的唾液,透過動物抓、咬的傷口進入人體。拉丁美洲常發生吸血蝙蝠傳染至家畜的案例。
3、人直接性傳染
人類患者的唾液也會有狂犬病病毒,理論上有可能透過人與人直接傳染,但是至今尚無病例報告。但是曾發生病患捐贈眼角膜,導致受贈者感染狂犬病案例。
延伸閱讀:家有寶寶養寵物守則及注意
三、瘋狗病發病症狀
1、狂犬病潛伏期
狂犬病潛伏期從1至3個月不等,偶而短於7天,最長可達7年以上,視傷口嚴重程度、傷口部位神經分佈的多寡或與腦的距離、病毒株別、病毒量、衣服的保護程度及其他因素等而定。
2、狂犬初期症狀
狂犬病初期症狀包括發熱、喉嚨痛、發冷、不適、厭食、嘔吐、呼吸困難、咳嗽、虛弱、焦慮、頭痛等。
3、出現興奮恐懼
咬傷部位會出現異樣感的症狀,持續數天後,病患會出現興奮及恐懼的現象。
4、引起恐水症狀
然後發展到麻痺、吞嚥困難,咽喉部肌肉之痙攣,引起恐水之症狀(所以又稱為恐水症),隨後會發生精神錯亂及抽搐。
5、狂犬病昏迷期
眼肌、顏面部及咀嚼肌癱瘓,表現為斜視、眼球運動失調、下頜下墜、嘴不能閉合、面部表情木呆、失音、感覺減退。腹壁、提睾、膝腱等生理反射消失,迅速由安靜進入昏迷狀態。
6、染狂犬病末期
病患最終瞳孔散大,口鼻腔中流出咖啡色液體,迅速死於呼吸、循環和全身衰竭。末期進程極快,不到一天即可能造成病患死亡。
延伸閱讀:小孩被寵物抓咬傷的緊急護理
四、狂犬病預防及治療
1、當下消毒
剛被咬傷口會癢會麻會刺痛,最好當下用優碘消毒,沒有優點用肥皂水也可以,注意不能用嘴巴吸出傷口的血。
2、趁早就醫
盡速去醫院施打破傷風,先讓傷口別縫合,而且讓傷口的血和其他分泌物流出來,跟醫生討論過,必要時要注射狂犬病的疫苗。
3、觀察動物
可以的話抓住咬人的動物,交給相關單位觀察,如果感染狂犬病,約一個禮拜的時間會出現病徵變化。
4、預防措施
(1)呼籲有養寵物的人,千萬不要棄養動物,這樣只會讓疫情範圍擴大。
(2)在這段時間附近,出門在外要小心,盡量別跟野生動物有所接觸。
(3)就算狂犬病再度出現台灣,但是不要恐慌,要帶自家寵物去動物醫院接種狂犬病疫苗。
延伸閱讀:家裡養寵物:注意衛生預防疾病
影片引用:全球首例!台東錢鼠染狂犬病-民視新聞
[vc_video link=’https://youtu.be/0diCcKHglc4′]
文章部分摘自聯合新聞網 Now今日新聞 衛生疾病管制署 互動百科 百度經驗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