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聽過愛因斯坦的這一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當孩子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他就擁有高度的動機和驅力,不需要父母或師長的督促,自動自發的去努力做好。
興趣就業表現出色
美國有一項研究,針對哈佛大學的畢業生進行長達五年的調查,比較畢業後是依照所學專業或依照興趣來選擇工作的兩組人,誰獲得的成就比較高。結果顯示依照興趣就業的人,表現比較出色。
「興趣」確實在孩子的學習上很重要,但是在我和家長的接觸中,感受到了一些觀念上需要釐清的問題,
例如:「孩子剛上小學,好像每一科都沒興趣,成績也不好」、「孩子對動手實驗比較有興趣,不喜歡需要背誦的文科」。
有些家長似乎認為孩子不想讀某些科目是因為「沒興趣」,甚至「對讀書沒有興趣」,而產生莫大的焦慮。
首先,家長必須了解,「興趣」是學習的助力,但不是「前提」,也就是說,喜歡的事情會更有動力去深入學習,但並非表示只去學習有興趣的事。
尤其在小學和國中階段,學校課程是基礎能力的層次,是無論有沒有興趣都應該具備的常識。
其次,「興趣」不等於「能力」,「能力」是要靠不斷的學習和練習,才能慢慢累積。
「能力」也不能和「天賦」混為一談,舉例來說,一個口才辨給、落落大方的孩子,從小就表現出演講的天賦,
但是如果他不在聲音控制、肢體語言、講稿撰寫、題材研究各方面持續精進努力,他的天賦也只能停留在兒時的榮譽紀錄。
延伸閱讀:教導孩子負責任 爸媽應使用積極教育法
延伸閱讀:新生兒襁褓好處多 媽咪多加善用!
有一句話說:「學習無捷徑。」要擁有能力,原本就是需要下苦功的。
「下苦功」就是一種學習態度,在孩子上小學之前,就是培養正確學習態度的階段。
人天生就是好奇的,幼兒是樂於探索和學習的,家長可以透過幾個方式來引導孩子:
*建立每天作息的秩序感
上幼兒園也是上學,準時起床上學、準備隔天上學要用的東西,都是孩子要學習的事。
*養成安靜學習的習慣
每晚至少有一個小時的時間,關掉電視、電腦,各自閱讀書籍。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幼兒也有整理自己房間、幫忙家事的能力,譬如分派孩子幫忙擦桌子、擺放碗筷等,跟興趣無關,是孩子該盡責做好的事。
*給予鼓勵
爸媽的鼓勵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動力,而且要從生活中的小事開始,當你稱讚孩子桌子擦得很乾淨、手帕摺得很整齊,
他學到了「把事情做好就會得到讚賞」,而且由此累積了成就感和自信心,日後面對課業時,他也會以正向的態度來面對。
延伸閱讀:幼兒教育:如何鼓勵孩子發揮想像力?
「學習態度」更重要
總之,在孩子發展出「興趣」之前,更重要的是「學習態度」,「沒興趣」不能做為不好好學習的藉口。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原本一開始沒有興趣的事情,因為努力去做而得到了成就感,就因此產生了興趣。
聰明的父母會從幼兒期就給予孩子成就感和自信心,奠定他一生都樂於學習的健康心態。
延伸閱讀:親子教育:孩子壞脾氣都是爸媽造成?
作者:林美慧/兩岸親子未來學與幼兒教育專家、暐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本文由暐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授權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圖片來源:來自圖庫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