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財商教育 你可以更早開始

給孩子財商教育 你可以更早開始


根據美國密西根大學的一項研究,在5歲孩子的身上,就可以看出他比較偏向「節儉」型或是「揮霍」型。研究者在實驗中給予孩子金錢,讓他選擇買玩具或存起來。

結果發現「節儉」型的孩子,即使喜歡玩具,也傾向把錢存起來;而「揮霍」型的孩子,即使沒那麼喜歡玩具,也傾向購買。

研究還指出,消費行為和情緒有關:精打細算的人在花錢時會感到痛苦,而恣意花錢的人則不受這種情緒牽制。

瞭解孩子行為情緒和心理

我認為這項研究可以提醒父母兩件事:注意「消費」和孩子「情緒」的關係,還有對於孩子的財商教育,你可以更早開始。

首先,「消費」和孩子的「情緒」可能有下列關係:孩子在買東西的時候,感覺到擁有物質的快樂,或者感受到家人對他的愛、同儕對他的認同;

也可能覺得掌控了家中事務的主導權,自己的主張得到實現。因此,如果孩子常常吵著要買東西,或是大手筆花錢。

父母不要只單純的解讀為愛花錢、物欲過大,而是要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情緒和心理問題。

儲蓄習慣

其次,許多父母在孩子入小學、有了零用錢後,才開始注意財商教育。從密西根大學的研究可以知道,父母在幼兒期就可以用溫和、堅定的態度實施。

對親子來說,日常生活就是教育的時機,例如帶孩子出外購物,要擬定清單,讓他學習消費是需要計畫和規劃的。

對於孩子想買的東西,應該先和他約法三章,講明購買的時機、次數、件數、金額等,讓他學習自己做決定,並自己承擔行為的後果。

例如提早把配額的錢花光了,那麼即使是生日也無法再買禮物。

「儲蓄」並不是理財最好的方法,「用錢」不等於「花錢」。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心智更佳成熟,父母可以跟孩子討論如何分配。

運用零用錢,鼓勵他自主消費,但之後別忘了跟孩子討論他的消費行為得到了多少效益。

「價值觀」和「心理素質」

值得注意的是,財商教育的核心並不是儲蓄、聰明消費等層面的問題,而是要建立一種良好的「價值觀」和「心理素質」。

孩子不但要學習區分「需要」和「想要」,懂得感恩、惜福,更要學習控制自己的衝動,做到「延後滿足」。

史丹佛大學進行的「棉花糖實驗」結論就顯示:能夠延遲享樂的人,未來成功的機率比較高。

總而言之,財商教育不僅是要教孩子觀念和方法,更會形成他人格的一部分,如果想要成功的學習,必須要建立在良好且滿足的情緒基礎上。

本文由暐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授權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圖片來源:來自免費圖庫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