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寶寶出生之後,許多家長就會開始討論,究竟是要省錢自己帶小孩子,還是要花錢請褓姆照顧,然後夫妻去上班打拚呢?似乎各有各的道理!此主題即是要一起來探討兩著之間的利弊與差別,提供給大家參考。
一、爸媽影響嬰幼兒童年期
1、父母情感作用
家長對於子女愛及教育的方法,將會決定此些寶寶在成人之後的舉止規範。缺少父母愛與關懷的童年,會影響孩子未來職業的挑選,甚至會影響喜歡的運動,當然也會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友關係。
溫馨提醒:夫妻如果有能力可以做到,非常建議三歲以下的小孩,盡量別讓褓姆照顧,能夠由自己或就近的家人照料,成長歷程會比較完整。
2、心理學科觀點
兩位女性同時伺候一位小男孩,會在其小小的腦袋瓜裡面植入一種較為錯誤的想法:就是要多位女性滿足其需求;一位是生養的真正媽媽,另一位則是替其沐浴且幾乎時刻與其形影陪伴的褓姆媽媽。
3、會造成失落感
雙重女性的照料辦法,相當可能會在他幼小的心靈中,形成一種固定的型態,導致他長大以後,在需要未獲得滿足時,會有一種迷失在家庭以外的落寞感受。
4、女孩也受影響
不僅是男孩,女孩同樣也會受到褓姆的影響。因為媽媽不在身邊,進而會使女嬰有一種「需求真空」感,其可能會於往後的人生路途上,嘗試用物質享受或者追求異性刺激模式,以填補心靈上的空虛。
溫馨提醒:在女孩能力可及的此些異性,會有絕大部分是其社交圈中的人,而且也很有可能是那種一樣是被褓姆所帶大的已婚男性。
延伸閱讀:產後媽媽回職場孩子怎麼帶?
二、媽媽角色無人能取代
1、母親尤其重要
其實父母的力量都相當重要,但媽媽的角色尤其關鍵。若打擾了母親以及小孩之間彼此的親密連繫,未來有可能會有其他方向的泛濫情形產生。
2、寶寶仰賴媽媽
一位新生嬰幼兒總會習慣完全依靠母親的照顧,這是因為寶寶感覺此為其「權力」,所以在寶寶有需要時,總可以享受母親的愛與關心。
3、女性有權工作
或許有些婦女反思會認為,自己是有權力可拓展事業與追求社交生活,這是無庸置疑的。但換個角度思考,若自己是位嬰兒,一樣也可以有權力可以請求一對一全職媽媽的關愛與照料。
4、家長責任教育
爸媽對於孩子的社會接觸教導,是相當有責任的,此為生物上最原始與基本的傳承。父親於孩子年紀略大些時,就有他所需要扮演的角色;但在嬰幼兒出生的第一年,母親的角色幾乎沒有人可取代。
延伸閱讀:父母自己帶孩子利弊及注意
三、兩者正反觀念做揉合
1、足夠照料關心
原則上,只要於寶寶出世的那些年,對孩子的照顧可以有一致性,並給予足夠滿盈的關愛,寶寶成長後會感到被愛與穩定的狀況即會提升。
溫馨提醒:媽媽的情緒會影響寶寶情緒的平穩與愉悅,這關係著照顧的質量問題。
2、家人密切關連
寶寶在成長發育的過程裡,並不是只有和媽媽關係緊密,還有父親、祖父母、兄弟姊妹等等,有聯繫產生,此類關係為健康的,同時也為正常發展區塊。
溫馨提醒:當夫妻自身忙於工作而無法親自照顧孩子時,這切關係緊密親近的家人,也可以是相當好的選擇。若要外找褓姆,也要找有經驗且合格、有耐心與愛心的人才可以適任。
延伸閱讀:爺爺奶奶帶孫子的14個提醒
本文部分文字摘自Kids Health網站http://goo.gl/JJde4X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未經同意,嚴禁轉載。
圖片來源:http://goo.gl/P7Hf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