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有些人懷孕後,比較容易流產,究竟是先天還是後天造成的?該怎麼預防,才能讓期盼已久的小寶寶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呢?而孕前及妊娠期間該做的檢查及順序也都不能少,配合醫生,開心迎接新生命並非難事!
一、什麼是習慣性流產
1、連續自然發生
習慣性流產是自然流產的一種類型,其特點是每次流產往往發生在同一妊娠月份,當自然流產連續發生三次以上,即可診斷為習慣性流產,近年來常用複發性流產取代習慣性流產。
2、手術導致而成
人工流產在手術中若操作不當,容易發生子宮穿孔,或者術後消炎治療不及時,也可能會發生感染,引發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也可能造成習慣性流產和不孕症。
3、分為早期晚期
根據習慣性流產發生的時間可將流產分為早期習慣性流產及晚期流產。早期習慣性流產大都跟遺傳有關;晚期習慣性流產則多跟宮頸發育不良、子宮畸形以及母患疾病等因素有關。
二、習慣性流產的診斷
1、配合院方檢查
免疫病因分類必須正確,才能選擇更高效的治療方案。對患者來說,配合檢查就非常重要,而檢查須在流產後身體達到穩定狀況下檢查,才能反映真實的情況。
小百科:懷孕期女方體內產生了針對男方的免疫反應,導致胚胎無法在母親體內存活,引起了流產。
2、封閉抗體缺乏
妊娠時,母體產生致敏T細胞,它會破壞胚胎細胞,但封閉抗體可抑制致敏T細胞。習慣性流產患者由於缺乏這種抗體,未被抑制的細胞毒細胞,直接作用於胚胎,導致流產。
3、是否能再懷孕
對習慣性流產患者,建議作抗心磷脂抗體檢測,決定是否適宜懷孕。如果抗心磷脂抗體陰性,則可懷孕;如果陽性,反復發作的血液高凝狀態、血栓形成,導致反覆發生流產或死胎。
三、如何預防習慣流產
1、孕前接受檢查
受孕前,雙方都應該到醫院詳細檢查,包括生殖器檢查及必要的化驗。如能找到原因,即可針對原因進行治療。若已懷孕的婦女也要按照醫生的指導,針對原因進行不同的安胎處理。
2、先後檢查順序
有的患者為了提早做流產三個月後才能進行的免疫檢查,會隱瞞剛流產的病史。一般而言,習慣性流產在準備再次懷孕前,需先排除非免疫性病因,因內分泌功能異常可用藥物調整。
3、注意子宮鬆弛
對於妊娠晚期所導致的鬆弛子宮內口,也是造成習慣性流產的其中一個原因,一般而言,在妊娠16-22週就會採取子宮內口縫紮術,以維持妊娠至後期甚至足月。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圖片來源:來自圖庫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