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行為偏差 家長溺愛惹的禍

孩子行為偏差 家長溺愛惹的禍


導讀:適度的疼兒童是一件好事,但由於少子化的關係,現在爸爸媽媽都把小孩子當作寶,捨不得東捨不得西,就讓孩子嬌生慣養,行為上、習慣上出了很大的紕漏,這也是我們社會出現的一種問題,一起看下去。

一、兒童不良習慣行為

1、不勤儉愛挑剔

獨生子女亂花零用錢約佔62%,非獨生子女僅佔5%。這種花錢如流水的作風,也是父母從小溺愛的惡果。在調查中還發現,有90%獨生子女愛挑剔衣著,非獨生子女中僅佔14%。

2、孩子嚴重挑食

在調查中發現,有嚴重偏食的,獨生子女佔81%,而非獨生子女僅佔12%。偏食導致孩子體內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素缺乏,使身體日漸消瘦,抵抗力降低,體質虛弱,造成體格和智力發育減慢。

兒童偏差行為

過度放縱孩子,會使孩子目中無人。

3、以自已為中心

由於父母怕自己的寶貝受人欺侮,所以,不讓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一起玩。使孩子變得利己,不關心別人,缺乏集體觀念,不懂得友愛,很容易成為沒有社會道德的人。

4、無法獨立自理

由於父母不讓自己的孩子做任何事情,有些獨生子女已快上學了,還不會自己穿衣、洗臉,仍要父母餵飯。造成孩子膽小、依賴性強、適應能力差,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獨立思考和獨立行動的能力。

延伸閱讀:孩子不良行為 家長確實教育

延伸閱讀:幼兒好動非壞事 全看家長怎麼教

二、區分愛和溺愛差別

1、過於袒護孩子

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有的父母教小孩,奶奶會站出來說話,這樣的孩子當然是教不了,因為他全無是非觀念。

2、過分注意關心

一家人時刻關照他,​​陪伴他。過年過節,親戚朋友來了往往嘻笑逗引沒完,有時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圍在中心,一再歡迎孩子表演節目,掌聲不斷。

3、父母乞求央告

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答應給孩子講故事才把飯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培養不出責任心,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

4、容易大驚小怪

孩子經常小事而驚慌失措,這樣的表現,其是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嬌慣的最終結果是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5、孩子哭鬧屈就

由於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睡地、不吃飯來要挾父母。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投降,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製力的種子。

延伸閱讀:重視孩子性教育 兩性觀念要正確

延伸閱讀:單親家庭教育子女10大提醒

6、容易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這種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7、凡事包辦代替

媽媽過於溺愛不願孩子勞動,導致孩子不會做任何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這樣包辦下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有上進的孩子。

8、家中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習慣於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

9、剝奪獨立機會

為了絕對安全,父母不讓孩子走出家門,不許他和別的小孩玩。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無能,喪失自信,養成依賴心理,在家裡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造成嚴重性格缺陷。

10、日常生活懶散

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遊遊蕩盪,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使孩子長大後缺乏上進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延伸閱讀:嬰幼兒不良行為 家長確實教育

延伸閱讀:孩子犯錯要教育 體罰乃最下策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