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現在媽媽烹飪都不免會在菜裡或是湯中加一些味精提味,不過其實如果攝取過量對人體的傷害很大,更不用說對於寶寶、懷孕媽媽甚至是老人。應該如何拿捏用量才可以得到美味同時保有健康呢?一起看看吧!
一、過度食用味精危害
1、干擾神經系統
味精在消化過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後者在腦組織中經酶催化,可轉變成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如果過多攝入,會干擾神經系統的自然規律。
2、眩暈頭痛嗜睡
因此部分體質較敏感的人,食用過量的味精之後會出現眩暈、頭痛、嗜睡、肌肉痙攣,甚至休克,有人還會出現焦躁、心慌意亂。
3、影響骨骼發育
當味精攝入過多時,過多的抑制性神經遞質還會抑制人體的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釋放激素,妨礙骨骼發育,對兒童的影響尤為顯著。
4、阻礦物質吸收
研究人員建議每道菜不應超過0.5毫克。味精的副作用產生的嚴重程度,會因為個人體質不同而有差異,因不宜過量長期食用。
小百科:食用味精過多還會導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高,限制人體對鈣、鎂、銅等必需礦物質的利用。
5、親子禁食味精
尤其是谷氨酸可以與血液中的鋅結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谷氨酸鋅被排出體外,導致人體缺鋅。鋅是嬰幼兒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重要營養素。
小百科:嬰幼兒和正在哺乳期的母親應禁食或少食味精。
6、對老年人不利
味精吃多了,常常會感到口渴,這是因為味精中含有鈉,但味精容易食用過量而未察覺。 60歲以上的人對鈉的攝入尤為敏感。
小百科: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腎病、水腫等疾病的人尤其應該少吃味精。
二、如何拿捏味精使用量
1、味精掩蓋菜餚
對用高湯烹製的菜餚,不必使用味精。因為高湯本身已具有鮮、香、清的特點,使用味精,會將本味掩蓋,菜餚口味不倫不類。
2、酸性菜鮮味差
對酸性強的菜餚,如:糖醋、醋熘菜等,不宜使用味精。 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的效果越差。
小百科:在含鹼性原料的菜餚中不宜使用味精,因為味精遇鹼會化合成谷氨酸二鈉,產生氨水臭味。
3、味精產生毒素
做菜使用味精,應在菜快炒好時加入。 因為在高溫下,味精會分解為焦谷氨酸鈉,即脫水穀氨酸鈉,不但沒有鮮味,而且還會產生毒素,危害人體。
4、防止產生依賴
注意適量,不必每天每菜必用,防止對其產生依賴性。 每天允許攝取量(食物中原有除外)每公斤體重為120毫克,即50公斤體重的人每天允許食用6克。
三、如何識別真假味精
1、小心纖維結晶
結晶狀味精,呈長柱形均勻結晶顆粒,光亮、潔白、透明。若發現其中有纖維狀結晶,可能是摻入了石膏。
小百科:消費者可以不打開味精的包裝袋,將袋平放桌面,平行篩動,如發現袋底部有白色無光粉末,有可能是過量的食鹽或硫酸鎂。
2、添加味道不同
優質味精具有濃郁的鮮味。鹹重而鮮味差的為摻鹽味精,鮮鹹均差而略甜的為摻蔗糖味精,若苦鮮味重,則為摻硫酸鎂的味精。
3、真假觸感有異
優質味精在用手接觸時帶有澀感,而假味精有粘手或光滑的感覺。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圖片來源:來自圖庫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