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12 月 孕期均衡飲食 補充營養13法則
導讀:雖然說孕婦「一人吃兩人補」,但這可不是要您盲目的胡亂的吃,若是懷孕期間的營養攝取無法全面均衡,甚至是暴飲暴食或偏食,都會對母體和胎兒產生重大的影響。以下整理了準媽媽日常飲食須補充的營養。
一、孕婦補充營養的方法
1、孕婦營養均衡
孕婦的營養要均衡,不能挑食偏食,特別要注意一些營養物質的吸收。像碳水化合物、糖、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脂肪、微量元素等等。
2、豆漿含蛋白質
不一定非要山珍海味才行,而是要真正有營養的。就像豆漿,富含蛋白質,每天早上喝純正的豆漿,營養又健康,據說,還能讓以後出生的寶寶,皮膚白皙健康。
3、缺鐵性的貧血
鐵是人體生成紅細胞的主要原料之一,孕期的缺鐵性貧血,不但可以導致孕婦出現心慌氣短、頭暈、乏力,還可導致胎兒宮內缺氧,生長發育遲緩,生後智力發育障礙。
懷孕期間營養攝取應該要全面且均衡。
4、充分的儲備鐵
孕婦要為自己和胎兒在宮內及產後的造血做好充分的鐵儲備,因此,在孕期應特別注意補充鐵劑。尤其產後6個月之內易患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等。
延伸閱讀:孕婦補充5大營養 怎麼吃有訣竅
延伸閱讀:孕婦營養補充:如何養胎不長肉
5、鈣質攝取不足
懷孕前,若女性體內鈣攝入不足,不僅會影響孕婦本身的身體狀況,而且也會直接影響懷孕後孕婦的身體與胎兒的發育。
6、胎兒生長需要
在孕期,孕婦體內的鈣質就會轉移到胎兒身上,缺鈣既不能滿足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也影響胎兒乳牙、恆牙的鈣化和骨骼的發育。
7、出現骨頭軟化
出生後使孩子早早的出現佝僂症;也會導致孕婦出現小腿抽筋,疲乏、倦怠,產後出現骨軟化和牙齒疏鬆或牙齒脫落等現象。
8、促進生長發育
碘是人體各個時期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是人體甲狀腺激素的主要構成成分。甲狀腺激素可以促進身體的生長發育,影響大腦皮質和交感神經的興奮。
延伸閱讀:懷孕體重控制 孕婦營養要拿捏
延伸閱讀:孕婦飲食營養 秋冬禦寒守則
9、甲狀腺素低下
如果機體內含碘不足,將直接限制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孕期母體攝入碘不足,可造成胎兒甲狀腺激素缺乏,出生後甲狀腺功能低下。
10、影響中樞神經
甲狀腺低下會影響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尤其是大腦的發育。這種狀況若在孩子出生後不能及時發現和治療,將對孩子產生不可逆轉的損害。
知識家:準備在孕期適宜地補充碘,確保胎兒身體與智力的同步發育。
11、鋅為生命齒輪
鋅在生命活動過程中起著轉運物質和交換能量的作用,故被譽為「生命的齒輪」。懷孕期間,孕婦對各種礦物質、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增多,其中,對鋅的需求也在增加。
12、腦細胞的異常
如孕婦不能攝入足夠的鋅,可導致胎兒腦細胞分化異常,腦細胞總數減少,新生兒出生體重低下,甚至出現發育畸形。
13、孕婦子宮收縮
同時,血鋅水平還可影響到孕婦子宮的收縮。血鋅水平正常,子宮收縮有力;反之,子宮收縮無力。因此,應注意鋅的補充,以保證胎兒的正常發育,孕婦的順利分娩。
延伸閱讀:孕婦營養需求 正確攝取不肥胖
延伸閱讀:孕婦營養補充 安胎養生靠飲食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未經同意,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