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須知:新生兒大腸桿菌的可怕

育兒須知:新生兒大腸桿菌的可怕


導讀:台中有一位1月大的嬰兒高燒不退,就醫後出現抽筋,急診已近休克,驗出晚發型大腸桿菌,幸好搶救得宜,醫師提醒,晚發型大腸桿菌,死亡率高達5成。若出生後3個月內高燒不退,出現抽筋,要立即送大醫院急診,以下文章一起來關心。

照顧新生兒

照顧新生兒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把病菌帶給孩子。

一、新生兒晚發型大腸桿菌

1、高燒不退抽筋

台中一名1個月大新生兒出現高燒不退、吃不下、倦怠情況,就醫後隔天卻突然抽筋,家人緊急送急診時已經將近休克,還插上呼吸器搶救,結果驗出「晚發型大腸桿菌」併發腦膜炎,幸好搶救得宜,6週後健康出院。

2、生產過程感染

中國醫藥大學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林鴻志說,大腸桿菌是產道中存在的細菌,自然產的新生兒有千分之一機率可能在生產過程中感染,出生3天內發病。

3、死亡率高達5成

醫師提醒,晚發型大腸桿菌佔新生兒感染大腸桿菌7成,都是由周邊環境與人造成,不及時就醫,死亡率高達5成,提醒照顧新生兒前要洗手、淨身,避免把病菌帶給孩子造成危險。

4、引發嬰兒腦膜炎

新生兒腦膜炎,最大的病因是大腸桿菌,臨床症狀往往很不典型。發熱可有可無,當病兒有紫紺、嘔吐、拒食、精神萎靡、嗜睡、驚叫、驚厥、兩眼凝視、呼吸不規則的表現時應警惕本病的可能。

5、新生兒敗血症

病菌進入新生兒血循環內,並在血液中繁殖、產生黴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狀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病原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類、鏈球菌最為常見。

延伸閱讀:寶寶腹瀉症狀 預防病毒感染

二、新生兒腹瀉爸媽要分清

1、大腸桿菌腸炎

新生兒系統發育不成熟,脆弱的胃腸道系統調理機能的作用較弱,因此易發生體液、電解質紊亂,加之免疫系統也不完善,易患大腸桿菌腸炎。

2、病毒感染因素

病毒是通過污染的水,未經消毒的奶瓶等感染給新生兒。病毒也可通過呼吸道或水源感染,如被感染的醫護人員,可導致病原傳播給新生兒。

3、抗生素的刺激

大量的使用卡那黴素、氯黴素、氨芐青黴素、慶大霉素、各種頭孢黴素等抗生素會導致腹瀉,抗生素除了會刺激腸道引起腸蠕動增快、葡萄糖吸收減少、雙醣酶活性降低而發生腹瀉外,更嚴重的還會引起腸道菌群紊亂。

延伸閱讀:嬰幼兒嘔吐腹瀉 腸胃問題要小心

三、家長如何預防嬰幼兒腹瀉?

1、注意飲食水源衛生

加強衛生,要培養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父母對於家中的水源和食品衛生也要嚴格管理。給嬰幼兒食用的食品應該要保證新鮮、清潔,如果有變質的食物,全部都不要給小兒餵養,孩子食用的餐具也要做好消毒工作。

2、母乳喂養提供抗體

嬰兒在出生最好母乳喂養,因為母乳最適合嬰兒的營養需要和消化能力。母乳當中含有IgA,可以中和大腸桿菌腸毒素,有預防感染埃希氏大腸桿菌的作用。

3、家長注意個人衛生

新生兒體積小、抵抗力低,一有病菌入侵很容易就造成敗血症併發腦膜炎。提醒家長照顧新生兒要特別注重環境衛生與個人衛生,先洗澡淨身再抱孩子,降低感染風險。

4、腹瀉避免交叉感染

孩子發生腹瀉,應該避免交叉感染,感染性腹瀉易引起流行,對於新生兒,托幼機構和醫院應該注意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如果發現腹瀉患兒或帶菌者要進行隔離治療,糞便也應該做好消毒處理。

5、避免抗生素的濫用

應該避免長期濫用廣譜抗生素,一面造成腸道菌群失調,導致耐藥菌繁殖,從而引起腸炎。提示:嬰幼兒腹瀉的危害是很大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腹瀉,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採取對應的措施。

延伸閱讀:嬰幼兒腹瀉 飲食注意事項

參考文獻資料:蘋果日報 百度百科 時尚親子網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