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鵝口瘡 媽媽護理須知

嬰幼兒鵝口瘡 媽媽護理須知


導讀:微生物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無所不在,如果免疫系統呈現虛弱或下降的狀態,有害的微生物則會趁機侵襲嬰兒身體,新生兒剛剛出生那些天,特別容易感染鵝口瘡。你瞭解新生兒鵝口瘡嗎?知道該怎麼預防和及早發現嗎?下面一起來關心。

鵝口瘡症狀

治療鵝口瘡,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才安全。

一、新生兒鵝口瘡概念

1、鵝口瘡是一種在新生兒中常見的疾病,由酵母菌引發的感染,也被稱為白念珠菌。

2、真菌也被稱為念珠菌病和念珠菌,通常這類術語用來描述成年人的真菌感染,這裡提到的是新生兒鵝口瘡病因及感染症狀。

二、寶寶感染鵝口瘡症狀

1、疼痛煩躁不安

在感染輕微時除非仔細檢查口腔,否則不易發現,也沒有明顯痛感或僅有進食時痛苦表情。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

2、食慾明顯下降

口腔不舒服,短時間內可能會使寶寶出現食慾下降、情緒躁動、如果沒及時治療,為難以進食、連喝水或吞口水都痛到無法忍受,甚至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2、粘膜乳白斑膜

口腔粘膜出現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圍無炎症反應,形似奶塊無痛,擦去斑膜後,可見下方不出血的紅色創面斑膜面積大小不等,可出現在舌、頰齶或唇內粘膜上。

3、輕症較無症狀

成兩頰內側、舌頭上或上下唇內側出現類似奶垢的白色斑點,在擦拭或喝水後不易脫落,可逐漸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響吃奶,無全身症狀。

4、重症吞嚥困難

重症則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蓋,甚至可蔓延到咽、喉頭、食管、氣管、肺等處,可伴低熱、拒食、吞嚥困難。

5、口腔潰瘍區別

火氣大造成的口腔黏膜潰瘍、或是疱疹性齒齦炎、腸病毒所引起的潰瘍,通常剛開始都是以紅疹的形態出現,接著會起白色的圓形點狀膿疱;鵝口瘡則是一開始便出現不規則形狀的、大範圍的白色薄膜。

三、感染鵝口瘡的途徑

1、嬰幼兒機率高

寶寶抵抗力較差造成感染,成人比較不容易受感染,因此,鵝口瘡在1歲以下嬰幼兒身上發生的機率較高,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發展得還不夠成熟。

2、抗生素的反應

寶寶鼻過敏,會在口腔內使用局部性的類固醇噴劑,攝入一定劑量的抗生素後,新生兒的口腔會隨之出現變化,極可能創造出一個真菌培養繁殖地。

3、母體傳播感染

通過母體以白念珠菌的形式將酵母感染給孩子也有可能,通過在產道中的感染,嬰兒出生二至十週便會暴露出相關症狀。

4、口腔接觸感染

哺乳前如果沒有將乳頭清潔乾淨,或是寶寶的奶嘴吸了一整天、上面沾滿口水、白色念珠菌很容易附著於上,寶寶以口腔接觸時,就有可能感染鵝口瘡。

四、嬰幼兒鵝口瘡防護需知

1、媽咪乳頭清潔

平時只要注意口腔護理,餵奶後再餵幾口溫開水,可沖去留在口腔內的奶汁,這樣黴菌就不會生長了,此外,於每次餵奶前,先將乳頭揩淨,雙手也要洗乾淨。新生兒所用食具,應煮沸消毒後才可使用。

2、環境除濕乾燥

寶寶的玩具、床單或枕頭套要定期清潔,並且透過烘乾或除濕等方式保持乾燥,消除越多黴菌能夠生存的條件,寶寶也就越不容易感染鵝口瘡囉!

3、不會自行痊癒

鵝口瘡不會像口腔黏膜潰瘍,久了就會自行痊癒。但嬰幼兒抵抗力並不像常的大孩子,鵝口瘡通常必需經過治療才會好轉。

4、擦洗口腔方法

當發現寶寶口腔內奶斑時,不要隨便揩洗,以免粘膜損傷引起細菌感染。確診孩子患有鵝口瘡後,爸爸媽媽可以用消毒藥棉蘸小蘇打水擦洗口腔,擦洗的時候動作要輕,

5、避免經常復發

再用龍膽紫塗在患處,每天1–2次。還可以取制黴菌素一粒研成末,加入甘油調勻,塗搽在患處。 通常用藥幾天以後病症就會消失,以後繼續用藥幾天,以鞏固療效,避免復發。

6、尋求醫師協助

如果寶寶的鵝口瘡在治好一段時間後,經常性地復發,爸爸媽媽就要有所警覺,最好請兒科醫師評估寶寶是否具有先天性的免疫失調或免疫功能缺陷問題。

料整理來源:育兒 百度經驗 太平洋親子

媽媽育兒百科 整理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