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孩子在外哭鬧 如何改善孩子在外哭鬧

「如何改善孩子在外哭鬧」台灣育兒環境挑戰、減輕家長壓力?


台灣家長在育兒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從公共場所的眼光壓力到大眾運輸的設施不足,外出如同「作戰」。兒盟調查顯示,超過五成家長對育兒環境感到不友善,導致他們難以安心帶孩子出門。

對比美國大選日提供的免費托育服務,台灣應提升公共育兒設施、增進社會包容性,並透過政策支持,攜手打造一個更加友善的育兒環境。

如何改善孩子在外哭鬧

孩子哭鬧、家長焦慮

台灣育兒友善環境的挑戰與改善之道

外出如作戰!台灣家長的育兒難題

帶著孩子外出,本應是親子共享時光的機會,卻往往成為家長的壓力源。孩子哭鬧不休、旁人不耐煩的眼神,

讓許多家長感到窘迫。根據兒童福利聯盟「2024年育兒家庭外出友善程度調查」,家長對外出友善環境的主觀評價僅有46.8分。

調查中,有57.5%的家長坦言在公共場所帶孩子感到壓力,56.3%認為台灣對嬰幼兒的包容性不足。

他們時常感覺自己如履薄冰,一旦孩子哭鬧,就會影響周圍氛圍。

這些數據反映了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搭車、逛超市,還是辦公事,都必須面對諸多挑戰。
如何改善孩子在外哭鬧

美國大選日的啟示

免費托育服務減輕家長負擔

孕前健康檢查是迎接寶寶的第一步

在剛落幕的美國大選中,一些州提供了免費托育服務,旨在幫助家長安心投票。由非營利組織Politisit推動的這項計畫,

涵蓋多個州,包括加州、紐約州及北卡羅來納州。部分地區甚至為6個月至6歲的孩子提供全日托育服務。

奧運金牌得主艾莉森·菲利克斯(Allyson Felix)更公開支持此倡議,認為家長不應在育兒與履行公民責任之間做抉擇。

這項服務讓美國家長能無憂地履行義務,也為其他國家帶來了啟發:如何藉由更完善的政策支持,讓家長減輕育兒負擔?

親子車廂與公共空間|台灣育兒友善環境的瓶頸

相比之下,台灣的育兒友善設施仍有改善空間。雖然公共哺乳室的設置逐漸普及,但兒盟調查指出,

親子車廂及停車位的不足依然困擾家長。有九成家長認為親子停車位數量不足,六成家長曾無法找到親子停車位。

在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捷運、公車及台鐵車廂內嬰兒車無法妥善放置的問題,比例分別高達37.9%、49.7%及54.9%。

更令人困擾的是,儘管部分大眾運輸設有親子車廂,但其使用率卻偏低。

例如僅17.1%的家長曾使用過台鐵親子車廂,部分家長甚至遇到他人佔用的情況。

擁擠的空間、狹窄的動線,加上車門關閉的時間壓力,讓家長的出行困難重重。

如何改善孩子在外哭鬧

育兒壓力如何化解?攜手打造友善社會

對於孩子來說,哭鬧是表達需求的方式,但當家長使盡全力仍無法安撫時,旁人的不友善態度會進一步打擊他們的信心。

家長期待讓孩子探索世界、增進家庭時光,卻因外界的不友善而止步。

要改善這樣的現狀,僅靠家長努力並不足夠,整個社會都應該共同參與。

具體建議 改善台灣育兒環境的路徑

  1. 增設育兒友善設施
    大眾運輸業者應增設親子專屬空間,例如嬰兒車停放區、親子專屬座位及友善廁所。同時,加強對親子車廂的宣導,避免被其他乘客佔用。
  2. 提升社會包容性
    社會應對育兒家庭多一些同理與理解,避免對孩子的哭鬧反應過激,並在適當時提供協助或讓座,讓家長感受到更多的支持與溫暖。
  3. 政策與補助支持
    政府可借鑒美國提供臨時托育服務的模式,減少家長在公共參與時的壓力。此外,透過補助或其他資源,降低家長的育兒成本,提升整體育兒幸福感。
如何改善孩子在外哭鬧

共創未來給孩子更多成長的空間

每個人都曾是孩子,也都需要社會的包容與支持。當家長能在友善的環境中育兒,孩子也能更健康快樂地成長。

讓我們一起努力,打造一個包容、多元且關懷的育兒環境,讓台灣成為每個家庭安心養育下一代的溫暖家園。

延伸閱讀:「母親節為什麼送康乃馨?」背後象徵母愛的花卉秘密與康乃馨母親節文化故事!


閱讀更多: 「如何改善孩子在外哭鬧」台灣育兒環境挑戰、減輕家長壓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