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獨留孩子在家的風險增加,家長應該了解法律責任與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明定6歲以下兒童不得獨自在家,違反者需接受罰鍰與親職教育,甚至涉及刑責。
家長應時刻留意幼童安全,並遵循「防墜一不四要」原則。教育孩子自我保護技能也至關重要,避免居家意外發生。
單親家長留子獨自在家|法律責任與安全建議
家是每位孩童的避風港,但如果孩子缺乏監護人照顧,家中的各種潛在風險可能成為意外發生的源頭。
年幼的孩子對周圍充滿好奇,卻尚未具備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若讓他們獨處家中,可能引發危險。
近日的一起事件便反映了此問題——苗栗縣一名6歲女童不幸從十五樓墜落,雙親因涉嫌過失致死,面臨法律追究。
此事件提醒我們:家長應如何看待孩童的安全,何時適合讓孩子獨自在家?
單親家長因孩子獨自在家需接受親職教育
近期新聞中,單親徐姓父親因臨時需要出庭,選擇將6歲的兒子獨留在家,
結果遭到新北市政府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要求接受4小時的親職教育輔導。
徐父不服此判決提出訴訟,然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支持新北市府的決定,最終判徐父敗訴。
此事件也揭示了法律對於幼童居家安全的高度重視。
幾歲的孩子可以獨自在家?法律怎麼說?
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1條,父母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的監護人不得使6歲以下孩童獨自在家,
違反此規定者將面臨3000至15000元的罰鍰。若有違反第51條的情形,主管機關可要求違規監護人接受4至50小時的親職教育輔導。
法律僅針對6歲以下的孩童,但即使超過6歲,孩童因缺乏安全判斷能力,仍可能引發危險行為,例如誤觸瓦斯、使用廚房利器等。
基於此,家長應慎重評估讓孩子單獨留家的風險,並建議即便是6歲以上孩童,也不宜長時間獨自居家。
內政部提醒|居家安全須知「防墜一不四要」
為減少孩童居家意外的風險,內政部建議家長遵循「防墜一不四要」的安全守則:
- 一不:不讓兒童單獨留家,照顧者應保持對孩子的即時關注。
- 四要:家具擺設要考量穩定性、窗戶開口要限制、陽台高度要確保、家中尖角和地板要加裝防護。

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家長除了避免讓孩子獨處,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導他們基本的自我保護技能。
例如,遇到陌生人按門鈴不回應、不接聽不認識的電話,並牢記父母的聯絡方式。
家長也可透過與鄰居建立良好的互助關係,以加強社區間的安全網絡。
總結:家中即便是看似安全的空間,也可能對孩子帶來潛在風險。
家長應避免讓孩童獨自留在家中,並隨時注意其安全。同時,適時教育孩子自我保護技巧,才能在生活中有效預防意外的發生。
延伸閱讀:如何有效培養孩子的專注力?10招幫助孩子提升學習效率!
閱讀更多: 家長獨自留幼童在家小心違法!法律責任與安全防護、避免居家危險!
最新文章
- 春節後健康警報響起!腸胃炎、流感疫情人數飆升!如何預防感染流感呢?
- 流感併發肺炎恐致命!5大症狀速就醫、高風險族群務必接種疫苗!
- 懷孕體重控制與胎兒體重對照表!懷孕體重增加正常範圍、懷孕初中後期體重管理建議!
- 懷孕吃燕窩的好處!從備孕到產後的營養補充秘訣、孕媽燕窩必看指南!
- 【2025孕前備孕指南】教你6大備孕守則建議!輕鬆提升懷孕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