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情況下,您的醫生可能會建議催產,以避免等待自然分娩所帶來的風險大於進行催產的風險。
催產可以在懷孕足月時進行,或在某些情況下,即使懷孕尚未滿足足月,若持續懷孕的風險大於早產的風險,也可能會考慮催產。
何時會催產
以下是醫生或助產士可能會建議催產的一些情況:
- 過期懷孕:若您超過預產期一至兩週仍未分娩,專家建議不宜再等,因為這樣會增加您和寶寶出現各種問題的風險。
- 破水後未開始宮縮:若羊膜已破但仍未開始宮縮,您和寶寶的感染風險會增加。醫生會協助您權衡催產與等待自然分娩的風險與利益。
- 胎盤功能不良:如果檢查顯示胎盤不再正常運作、羊水過少或寶寶生長不良,可能需要催產。
- 妊娠高血壓:若您發展出妊娠高血壓或子癇前症(可危及您和寶寶的健康),醫生可能會建議催產。
- 慢性或急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腎病或妊娠肝膽症等疾病威脅您或寶寶的健康,也可能需要催產。
- 過去有死胎歷史:若您曾經有死胎的經歷,醫生也可能建議進行催產。
您也可能因為一些後勤原因進行選擇性催產,例如居住地距離醫院較遠或預期分娩速度非常快。
在這些情況下,醫生應該至少等到您懷孕39週後再安排催產。
39週催產的考量
在某些情況下,醫生可能會在懷孕39週時建議催產。研究顯示,在39週時進行催產可以降低以下風險:
- 剖宮產
- 子癇前症
- 巨嬰症
- 死胎
- 高血壓相關疾病
- 媽媽的感染風險
- 寶寶的不良結果(如呼吸問題及需入住重症監護病房)
這些都是將39週的催產與等待自然分娩相比較的結果。如果您有興趣,可以和您的醫生討論在39週進行催產是否適合您的具體情況。
催產的方法
醫生催產的方式主要取決於您宮頸的擴張及成熟度。如果您的宮頸尚未開始變軟或擴張,則被視為「未成熟」,
表示尚未準備好分娩。醫生會檢查您的宮頸,並相應地制定計劃。
若宮頸尚未成熟,醫生可能會使用藥物或「機械」方法來促進宮頸的成熟,
這通常會縮短分娩的時間,並可能會進一步促進宮縮。
以下是醫生可能會使用的催產方法:
使用前列腺素
醫生可能會將含有合成前列腺素的藥物放入您的陰道,或口服米索前列醇(前列腺素的一種)。前列腺素類似於激素,有助於使宮頸成熟,有時還能刺激宮縮,從而不需要使用催產素。
使用福雷導尿管或宮頸成熟氣球
醫生也可以使用插入一根薄管的方式,該管末端有一個或兩個未充氣的小氣球。當這些氣球充滿液體後,對宮頸施加的壓力會促使身體釋放自身的前列腺素,從而促進宮頸變軟並開口。
若以上方法無法引發宮縮(這是常見情況),則最終會透過靜脈注射催產素(常稱為Pitocin)來進一步促進宮縮。
這是一種合成的激素,您的身體在自然分娩時也會產生。
如果您的宮頸已有一定程度的擴張,醫生可能會:
- 清除或掃動羊膜:醫生會用手指插入宮頸,手動分開羊膜與子宮的下部,這樣可以釋放自然前列腺素,進一步促進宮頸的成熟並可能開始宮縮。
- 破水:如果您的宮頸擴張了幾厘米,醫生可以用一種小鉤形工具通過宮頸來破壞羊膜。這一過程(稱為羊膜穿刺)帶來的感覺與陰道檢查無異。這一程序只會在您入院後進行,無論是在給予催產素之前或之後。
如果您的宮頸已非常成熟,僅僅破水有時會足以引發宮縮。但若仍未發生宮縮,醫生會:
使用催產素(Pitocin):催產素是引發子宮收縮的激素。醫生會通過靜脈泵注射催產素來啟動宮縮或在必要時加快分娩過程。根據分娩進展的情況,他們可以調整所需的劑量。
誘發前的注意事項
以下是幾個提示,幫助您更好地度過誘發分娩過程:
- 避免未經醫師同意的自然誘發方法:在未諮詢醫生或助產士之前,不要嘗試自然誘發分娩的方法。有些方法(如適度運動或安全的性交)是無害的,但有些方法(如飲用蓖麻油或灌腸)可能會導致副作用,而其他方法(如草藥療法和乳頭刺激)可能會過度刺激子宮。
- 了解誘發日的流程:詢問您的醫生或助產士誘發分娩當天的具體流程,您可能會提前到診所進行宮頸成熟程序,當接受催產素時會前往醫院,醫生會告知您何時抵達。
- 準備好入院行李:您需要帶好行李,前往產房,醫生會在那裡見您。
- 帶上娛樂放鬆休閒:一些誘發過程可能需要很長時間,特別是如果您的宮頸尚未成熟,因此您可能需要在醫院待許多小時,甚至在感受到第一次宮縮之前。
- 不必急於求成:誘發過程應該逐漸進行。如果使用催產素,從低劑量開始,並逐步增加(每30到45分鐘一次),這樣可以使您在情緒和身體上都能更好地適應。
- 運用放鬆技巧:在宮縮開始後,您可以使用舒緩措施,如放鬆、芳香療法、按摩和改變姿勢。
- 請勿猶豫要求止痛藥或硬膜外麻醉:如果您希望,也可以選擇不使用止痛藥,但您可能會希望在開始使用催產素之前就開始硬膜外麻醉,特別是在計畫性誘發的情況下,這樣可以讓您獲得所需的休息。
催產是一個需要謹慎考慮的過程,醫生將根據您和寶寶的健康狀況做出建議。
延伸閱讀:識別臨產前的信號、如何判斷早期分娩的跡象及應對方式!
閱讀更多: 為什麼需要以及如何進行催產?了解與認識專業醫療人員的催產方法、保障新手媽媽安全!
最新文章
- 春節後健康警報響起!腸胃炎、流感疫情人數飆升!如何預防感染流感呢?
- 流感併發肺炎恐致命!5大症狀速就醫、高風險族群務必接種疫苗!
- 懷孕體重控制與胎兒體重對照表!懷孕體重增加正常範圍、懷孕初中後期體重管理建議!
- 懷孕吃燕窩的好處!從備孕到產後的營養補充秘訣、孕媽燕窩必看指南!
- 【2025孕前備孕指南】教你6大備孕守則建議!輕鬆提升懷孕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