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許多產後媽媽來說,痔瘡是相當常見且正常的現象。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分娩後,
因為擴大的子宮對血液循環系統中的大靜脈施加壓力,尤其是從腿部返回心臟的靜脈。
便秘也是產後痔瘡的一個常見原因,但幸運的是,大多數情況下痔瘡會自行改善。
為了緩解不適,可以嘗試坐浴、使用市售的止痛藥或痔瘡藥膏來幫助舒緩症狀。
什麼是痔瘡
痔瘡是指直腸(大腸的最底部)內部血管的腫脹。當這些血管腫脹時,你可能會感覺到直腸內部或肛門周圍有一個柔軟或
有時堅硬的腫塊。痔瘡的大小可以像豌豆那麼小,也可以像葡萄那麼大。它們可能會引起瘙癢或疼痛,
有時還會引起直腸出血,特別是在排便時。在懷孕和產後,痔瘡非常常見。通常孕期出現的痔瘡在分娩後會自行消退,
尤其是如果你注意避免便秘。不過,有時產後的痔瘡可能無法自行消退,大約40%的女性在分娩後會有痔瘡或肛門小裂口。
為什麼產後痔瘡這麼常見?
懷孕會增加痔瘡的發生風險,原因有幾個。首先,擴大的子宮對稱為下腔靜脈的大靜脈施加壓力,
這條靜脈負責將血液從腿部送回心臟。這種壓力會減慢下半身的血流,就像水管被堵塞一樣。
因為血流緩慢,血液會對直腸周圍的靜脈施加壓力,導致它們腫脹。孕激素的上升會使靜脈壁放鬆,這使得靜脈更容易腫脹。
黃體素也會導致便秘,因為它會減緩消化食物通過腸胃道的速度。當糞便移動速度變慢時,更多的水分會被吸走,
導致糞便變硬。便秘(孕期另一個常見問題)會引發或加重痔瘡。當你試圖排出硬糞時,會用力過猛,這樣會導致痔瘡。
如何處理產後痔瘡?
為了暫時緩解疼痛,你可以服用對乙醯氨基酚(泰諾)或布洛芬(阿普生、摩特林),即使在哺乳期間也可以。
只要注意不要超過包裝上的建議劑量。由於阿司匹林與兒童的瑞氏綜合症有關聯,因此哺乳期間最好避免使用。
每次排便後,使用醫院提供的塑膠噴瓶(會陰瓶)輕輕清洗下半身,或使用專為痔瘡設計的含有金縷梅的濕紙巾。
你也可以在排便後沖澡、使用坐浴盆或淺浴來清潔該區域。使用柔軟、無香的衛生紙擦拭或輕拍乾。
這比其他類型的紙巾刺激性更小。市面上有許多痔瘡膏、軟膏、墊片和栓劑。使用前最好先諮詢醫生。
請記住,大多數這些產品的使用建議為一周或更短時間,長期使用可能會使痔瘡情況更糟。
如果你有會陰切開或直腸周圍的撕裂,特別重要的是,在獲得醫生允許之前,避免使用任何物品,包括栓劑。
產後痔瘡的自然療法與預防建議
產後痔瘡的自然療法
產後痔瘡可能會讓人感到不適,但有一些自然療法可以幫助緩解症狀。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自然療法:
- 坐浴:使用坐浴可以舒緩痔瘡帶來的疼痛與不適。你可以在家中的浴缸中坐在幾公分的溫水中,或者使用專門的坐浴盆,是一種小型塑膠盆,可以放置在馬桶上,並填充水進行坐浴。建議每天使用坐浴兩到三次,每次10到15分鐘,以獲得最佳效果。
- 冰敷:使用包裹軟布的冰袋敷在痔瘡部位,能夠有效減少腫脹和不適。每天可以冰敷數次,以緩解疼痛。
- 交替冷熱療法:可以嘗試交替使用冰敷和溫熱坐浴來減少不適。首先使用冰敷,然後再進行溫熱坐浴,這樣的組合可以幫助更有效地緩解痔瘡帶來的問題。
如何預防產後痔瘡
預防痔瘡的關鍵是避免便秘,以下是一些有助於預防的建議:
- 增加纖維攝入:飲食中應包含足夠的水果、蔬菜、全穀類和豆類。這些高纖維食物有助於保持腸道健康。如果突然增加纖維攝入量,可能會引起脹氣,因此應逐步增加。
- 多喝水:每天應該飲用六到八杯水。如果尿液顏色較深,通常是需要增加水分的信號。
- 定期運動:每週進行150分鐘的有氧運動有助於改善睡眠、減少壓力並提升能量水平,這樣你可以更好地照顧活潑的寶寶。即使只是短時間的快走也算是運動。產後運動前最好先諮詢醫生。
- 及時排便:當有排便的衝動時應及時去廁所,等待可能會使糞便變得更乾硬,難以排出。同時,避免用力過猛。
- 減少長時間坐立:避免長時間坐著或站立,以減少對直腸靜脈的壓力。當你在哺乳、閱讀或看電視時,最好躺下休息。
何時尋求醫療幫助
如果以上的自我護理措施已經使用超過一週,但症狀沒有改善,應立即聯繫醫生。痔瘡可能是一個尷尬的話題,
但及時治療可以終結不適,避免痔瘡引起的併發症,如貧血、血栓或感染。若出現以下情況,應儘快聯繫醫生:
- 直腸出血
- 直腸部位疼痛
- 痔瘡變硬且疼痛
- 痔瘡沒有消退或持續困擾你
少數情況下,可能需要進行小型手術來移除痔瘡
若痔瘡不見好轉或對你造成困擾,醫生可以提供多種治療方案,包括使用橡皮圈切斷痔瘡的血液供應,或用電流或熱量消除痔瘡。
閱讀更多: 產後痔瘡的常見情況與應對方法、屬於正常現象、媽媽不用太擔心、帶你認識與解決!
最新文章
- 嬰兒厭奶期原因與應對!寶寶不愛喝奶怎麼辦?父母必讀寶寶厭奶手冊!
- 寶寶厭奶怎麼辦!寶寶成長飲食、溢奶吐奶與厭奶期的解決方法!
- 小孩不聽話怎麼辦?打破「白臉與黑臉」教養迷思、教你打造健康親子關係!
- 如何教導孩子反省而非處罰?讓孩子懂事的正確育兒方法!
- 避免打罵孩子!7 種有效教養策略、幫助教導孩子承擔行為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