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養溝通原則,謝謝長輩幫我顧孩子

隔代教養溝通原則,謝謝長輩幫我顧孩子


「抽象的捧、具體的捅」謝謝長輩幫我顧孩子

「真受不了長輩對著孩子親來親去!」
「為什麼長輩都要把孩子的食物用嘴巴咬碎了才餵給孩子?」

「長輩每次都要孩子吃一大堆她吃不下的東西,我看了都痛苦更何況是孩子?」
「我孩子真的不能白天一直睡覺,這樣晚上就沒辦法睡了!」

親子教養

為什麼長輩這麼愛我的孩子,但他卻讓我覺得給他帶孩子的時候,這麼焦慮不放心呢?

我們也都是這樣被帶大的,長大後也都好好的,但是當我們自己為人父母的時候,卻對很多長輩的養育方式覺得感冒,很希望能夠溝通改變,但又窒礙難行,有些不方便直言,或者說了也不見效,恐怕還得鬧得失和。

長輩通常不喜歡被質疑、被批評或者被挑戰,只要一但不小心被戳到了,馬上就會猛烈反擊,搞得我們裡外不是,但偏偏又護子心切,轉而將這樣的困擾在夫妻之間不斷發酵,難免增加了夫妻間的口角。

若要派一個人去和長輩溝通,可以嘗試「抽象的捧、具體的捅」的原則。

1.不要在情緒當下溝通

尤其不在長輩的情緒激動的時候,因為那時候長輩最是敏感,加上長輩若是還有老化空巢的種種內在心理,可能會引起他們所害怕的生存焦慮,反而將兩代甚至三代之間關係推遠。

2.把握三明治溝通原則

長輩就像孩子,即使看似大人,但是溝通時要把握先鼓勵、再批評、又肯定的三明治包裝原則,當作溝通的主要模式,調和氣氛,也讓長輩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延伸閱讀:情緒勒索是可以改變的

3.鼓勵肯定的部分

盡量抽象、廣泛又深遠,讓對方感覺自己被肯定的層面很廣、並非單一事件,聽者可以感受到的強度會更大,除了肯定他的行為外,更要肯定到他的行為背後的用心和愛。

例如:你是最棒的奶奶了、阿威常常都在說好想念奶奶、阿威每次都問什麼時候可以再看見奶奶、媽你跟我說的那方法我上次試過,真的超好用,要不是有你幫我,我最近都不知道怎麼辦…我太忙,還好最近都有你帶小乖,交給別人我一定不放心…

4.希望對方改變的部分

盡量具體,並提出替代做法。切勿只是批評,而不給方法。也不要太廣泛地批評,更不要牽扯到其他人事物上,以免失焦。

例如:媽你不要讓他看太多電視,不然我去買一些拼圖;不要讓他下午睡太多,還是我讓他去上個游泳課好了,你也可以輕鬆一點;

阿寶說那話不是有意的,我下次教他,你別教他了,他脾氣來的時候會讓你氣壞;小樂最近班上很多人感冒,我買了一些消毒酒精,我們就麻煩一點,回家就通通先消毒好了,大家如果傳染到了你更辛苦…

延伸閱讀:面對孩子哭鬧?避免情緒爆發四注意

5.長輩和自己的子女嘔氣時

別急著叫自己的子女去道歉,也別加入跟長輩嘔氣,自己先去了解長輩的想法,因為往往長輩的氣不只有對著孫輩,也會牽連到自己,因為對長輩而言,那可能也隱含著教育子女的失責,所以光是幼小孩子去道歉是不夠的,不如自己先去了解、澄清或是安撫。

6.肯定長輩的付出和愛

經常告訴長輩,長輩在自己和孫輩的心目中是多重要的,也肯定長輩的付出和愛,請他們不要和孩子太過計較,而自己會回頭去教育孩子,讓自己做到中層的緩衝,而不是衝突的延伸或雙向的興師問罪。

家人之間,所有的互動都是來自愛,所有的衝突都是來自失望。把愛延續拉長一點,把衝突處理地具體一點,把話說好,把愛給夠。

延伸閱讀:原來孩子不知道,不開心可以跟媽媽說

本文由【All That We Care】【初和心理諮商所】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許嬰寧心理師

許嬰寧 諮商心理師

初和心理諮商所所長,曾任台大、北醫、東吳諮商心理師,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哥倫比亞大學諮商心理教育研究所。專長為人際困擾、親子關係、情緒議題等。興趣為旅行、路跑及鐵人三項,著有暢銷作品「誰沒有內心戲」一書。

初和心理諮商所

台北知名心理諮商所,有多位資深專業心理師,服務範圍包含個別諮商、伴侶諮商及親子諮商,透過安全且專業的服務,處理人際、婚姻、睡眠、焦慮、憂鬱、兒童發展以及關係議題,陪伴個案走出低潮。

圖:pexels 作者:許嬰寧 諮商心理師 (初和心理諮商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