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半過度情緒化?孩子無所適從怎麼辦?

另一半過度情緒化?孩子無所適從怎麼辦?


父母如何陪孩子面對情緒起伏的另一半

身為父母,看著另一半情緒起起伏伏。時而是一個好爸爸(或好媽媽),時而又對孩子很嚴厲,發飆時甚至把孩子都嚇哭。

自己無法了解另一半怎麼了,孩子更是無所適從,不知道可不可以親近今天的爸爸(或媽媽)。長久下來,孩子會對親密、依附關係產生焦慮(今天對我好,會不會明天就不要我了),影響到日後的安全感與人格發展。

如何陪孩子看待另一半這樣的狀況

孩子對於情緒不穩的父母,會有很多猜測。想著自己是哪裡做錯,自己一定是哪裡不好。雖然孩子的想像常常是沒道理的,但卻非常有殺傷力。

親子教養

所以,找一個另一半不在的時間,私下好好解釋給孩子聽,讓他能正確看待自己和看待父母的狀況,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有另一半好情緒時的互動經驗,你在解釋給孩子聽時,也比較有本。可從那些好的互動去告訴孩子:「爸爸(或媽媽)一直是很愛你的,只是他有時候會著急、對你有更大期待,會看起來很兇,讓你覺得他很嚴格。

其實他和我一樣,都是很在乎你的。當他心情變得不好的時候,我和你都可以想想,如何讓他心情變得比較好。

好比說,我們就不要急著回嘴,而先把我們手上的事情做好,像是寫好作業、收好玩具……。」並適時澄清孩子的一些疑惑,肯定孩子。切莫在孩子面前批評另一半,這會加深孩子對他的仇恨。

當另一半又再次因情緒不穩而責備孩子時,孩子會跟他產生更大衝突與誤解。所以,有任何的不解、失望、不滿,請夫妻私下解決。

延伸閱讀:幫助孩子渡過負面情緒,從聊天開始

如何與另一半溝通他的情緒

選在他情緒穩定的期間才展開溝通(因為在情緒不穩時易引起高防衛,也無法理智客觀)。

選一個今天他和孩子的好互動,先肯定這個經驗,慢慢引導他看到在這樣的好互動下,孩子有很好的成長和表現,小孩也喜歡情緒好的他。

接下來才開始以關心另一半的口吻,提出你的觀察:「前一陣子有段期間,是不是比較累、壓力比較大?我和孩子在擔心你是不是因此心情煩悶,說話比較急、比較大聲?」讓另一半能開始說出那段期間的狀態。

如果他能直接覺察當時的心情,兩人就有機會進一步探索孩子行為以外對他心情造成影響的原因。最終他能真心訂下「想讓自己心情更穩定」的目標。

但如果他還不能覺察其情緒帶來的影響,而是再度歸咎於是孩子的行為問題或我的教養過錯。就要先把目標放一邊,先聽聽他對教養的看法。

然後觀察,他所講的同一件事(例如:在幾點前就一定要寫好多少習題),在不同的時間點是否有不同的寬鬆標準。

如果寬鬆差異很明顯的跟他當時的情緒有關,就知道我們的假設可能是對的,但他此刻意識還無法接受,我們就要再找別的時機談;

倘若是不同的事(要站在他的邏輯來判斷)才有不同的標準,這可能牽涉到他的價值觀和教養信念。

縱然與我們不同,也要先看到他背後的善意,把善意點出來(例如:你想讓他把握時間多寫習題,是希望他能把基礎打好,讓他往後學習不會反覆挫折),找出你們之間共同的價值和目標,後面待他態度軟化後,才有機會讓他再去覺察自己情緒的影響。

延伸閱讀:父母正向期待,加速孩子對興趣渴望

是否有情緒精神上的問題

另一半是否有週期性循環的狀況?意即脾氣好、脾氣壞是每隔數天就會輪替一次。或是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每隔一陣子沒來由的情緒就會不穩。而這種情緒不穩是否是跨情境的?在家裡跟在工作場所的情緒表現,不會落差太大(並不是在忍耐)。

如果有週期性循環又有跨情境的情形,就要擔心是否有憂鬱症或躁鬱症的可能。這比較無法單靠溝通或紓壓就能緩解,需要醫學上的幫助。

有些人因為害怕被標籤,對看精神科有很大的抗拒。其實,日常的失眠、緊張、焦慮,也能求助於精神科(如果很在意科名,可以先去身心科)。

不妨以減輕睡眠困擾、緩解壓力及焦慮的角度,陪另一半一起去醫院「好好照顧自己」,是否有情緒症狀再由醫生判斷。讓另一半認同「睡得好、吃得好、壓力少」方是全家之福。

如果循環不明顯,或在家裡才情緒很不穩,就要去探索那些情緒不穩的情境帶給他什麼壓力(例如:親職角色有其無法調適的地方)。因為在其他情境他是能展現既有能力,只要特定壓力困境能解決,他的好情緒和親職能力就能自然恢復。

延伸閱讀:教養最大本錢來自孩子對你的信任

本篇文章由【自發性與療癒-林維信心理師】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林維信心理師

作者簡介|林維信

諮商心理師,專長學齡兒童與青少年諮商、戲劇療癒方案、人際議題,經營粉絲頁「自發性與療癒-林維信心理師」。

自發性與療癒-林維信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專長學齡兒童與青少年諮商、戲劇療癒方案、人際議題,經營粉絲頁「自發性與療癒-林維信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