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欺負孩子不是乖,培養他面對衝突的勇氣

好欺負孩子不是乖,培養他面對衝突的勇氣


我在家我是比較乖的小孩。」七歲的女生告訴我。

怎麼說呢?

我妹都會摔東西,還會把書都撕下來

真的?

對!他還會畫在牆壁上,或是畫在我的課本上。」

那爸爸媽媽怎麼說呢?

爸爸媽媽說不可以,可是他還是會畫,畫完以後還會把我的功課也撕破。」

延伸閱讀:優秀孩子為何憂鬱?因為父母不懂他

我聽到很吃驚,因為這個孩子的開頭是「我在家是比較乖的小孩」。

七歲孩子的自我認知,看起來是正面的自我認知,可是卻是建立在一些玩具被剝奪、生活被欺負的狀況下,比較而來的。

再聊下去,才發現他已經認同了這種相對比較,雖然很不樂意自己的物品被破壞,但卻沒有這個年紀的孩子應該有的情緒反應。

照理來說,七歲的孩子物品被破壞應該感覺非常難過,即使對方就是自己的手足,應當也會極力反抗,表現出憤怒和不悅。

可是,他在長期地生活模式當中,已經內化了相處之下的自我認同,如果他無法改變現況,只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若他不做其他反抗或者反擊,他就會是比較乖的那個孩子。

這是一個不恰當的潛在自我認同。

他默許了這樣的行為,讓另外一個環境中的孩子,用不成熟不理智地方是侵略他的界線,而他只能合理化這樣的行為,讓那個搞破壞的孩子有個「比較不乖」的標籤後,自己得以釋懷。

如果未來這個孩子在學校當中,也遇到類似霸凌的事件時,他可能會自動化扮演那個忍受不平等對待的角色,期待大人一樣視他為比較乖的小孩。但在學校環境當中,會有幾種潛在風險,是這個孩子或者家長,現在恐怕無法預見的。

親子教育

延伸閱讀:原來孩子不知道,不開心可以跟媽媽說

1、學校裡的霸凌行為經常是暗地裡發生

許多爸媽在得知班上有霸凌行為時,經常已經上演了一陣子。孩子之間的權力模式非常細微,班級老師也無法顧及每個時刻,有些言語上的霸凌更是難以覺察,所以如果孩子之間有不當的互動,遭受欺負的孩子恐怕已經經歷了好多次。

2、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可能遭致更多迫害

在孩子的世界裡面,不當的對待經常是沒有特定原因的。往往和身材比例、言語表達能力、發展狀況都有關係,更重要的是,也和孩子被欺負後的反應有相當大的關係。

一個可以忍受被欺負的孩子,未來就有可能成為再次被欺負的焦點,當身邊的孩子漸漸長大,力量更強,有可能會使忍讓的孩子受到更激烈的迫害。

3、學校中的受害小孩恐怕無法回家訴苦

「自認為是比較乖」的孩子如果已經內化了這種自我感覺,在學校中遇到不平等待遇時,恐怕無法回家自在地表達出來。

他們可能會誤以為父母希望她是可以忍讓的,因為在家中可能經常發生容忍手足的情況,而那些情況發生當下,如果他的容忍行為遭到的肯定和鼓勵,那對於尚未成熟的心智而言,很容易也把學校發生的侵略行為當作容忍的機會。

4、失去了判斷對錯和適當防衛的能力

孩子需要在挫折和衝突之間,學會人際關係的界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仰賴父母的教育,以及衝突本身。

這也是孩子在社會化過程當中重要的環節,教導他們認識自己的感受、保護自己的物品、重視自己的價值,都是心理發展上的關鍵,一旦在幼年時錯把容忍當作常態時,孩子可能失去了判斷對錯和適當防衛的能力,衍伸成年後的關係議題。

我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潛在的受害者,但偏偏父母很難第一時間覺察在學校發生的人際互動。孩子一旦接受了團體的運作模式,等於也在塑形他的自我價值感,也影響他對其他人的信賴。

在家裡,即使手足間的衝突常讓父母非常無力,恨不得可以用任何方式讓孩子們間的衝突平息,但千萬不要習慣讓某一個孩子忍讓,不要塑造出一個「自認比較乖的受害者」,形成手足之間不良的互動模式。

我們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衝突、解決衝突,培養他們面對衝突的勇氣和能力,而且無論衝突的對象是誰,同學、手足或是陌生的孩子都好,孩子無法一輩子都在父母的視線範圍之內,因此更要讓他們理解自我保護的重要性。

好欺負的孩子不是乖,是對自己不夠好的開始。

延伸閱讀:如果你孩子是同志,你會有什麼感覺?

本文由【All That We Care】【初和心理諮商所】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許嬰寧心理師

許嬰寧 諮商心理師

初和心理諮商所所長,曾任台大、北醫、東吳諮商心理師,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哥倫比亞大學諮商心理教育研究所。專長為人際困擾、親子關係、情緒議題等。興趣為旅行、路跑及鐵人三項,著有暢銷作品「誰沒有內心戲」一書。

初和心理諮商所

台北知名心理諮商所,有多位資深專業心理師,服務範圍包含個別諮商、伴侶諮商及親子諮商,透過安全且專業的服務,處理人際、婚姻、睡眠、焦慮、憂鬱、兒童發展以及關係議題,陪伴個案走出低潮。

圖:pexels 作者:許嬰寧 諮商心理師 (初和心理諮商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