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口吃該怎麼辦?找回說話主控感

孩子口吃該怎麼辦?找回說話主控感


之前我們在直播中,聊到在兒童語言發展歷程裡,3歲時出現口吃,家長不用太緊張!還有家長詢問,「那如果到了4、5歲,還是講話斷斷續續、吞吞吐吐,那該怎麼辦?」

所以詠絜老師今天要分享給大家,家長最常問的關於口吃的問題,包括:口吃會好嗎?口吃怎麼治療?以及,我們又該如何引導小朋友呢?

口吃會影響表達能力與自信心

所謂口吃,就是說話不流暢現在,最常見的情況是將話語拉長,例如我~~~或是將字重複,例如我我我我……

孩子內向

(最下面有影片介紹,大家用「聽的」,理解得更快喔!)

會有口吃,其實是一種無法「自我控制」的感覺,長久下來,會影響著我們的表達與自信心。所以我們會發現,有些小時候有口吃的人,就算長大後已經沒有口吃的困擾,也能夠自己控制說話了,可是一旦有需要表達的時候,就容易比較沒有自信。

或是我們也會觀察到一些小朋友,當察覺到自己有口吃時,就會有一些挫折的表現,像是跺腳啊、皺眉啊、容易放棄等等。所以口吃,並不是只有說話不清楚,那麼簡單。

因此當家長們注意到小朋友口吃沒有改善時,就需要進一步尋求評估與治療。

口吃會好嗎?抓回主控感、建立安心感

會引起口吃的原因很多,口吃所影響層面也很廣,跟生理、心理都有關係。

我們很常遇到的口吃狀況是,並不是每一句話都會引起口吃,有種情形是,可能平常對話都很順暢,只有在特定的狀況時,才會出現口吃的症狀。

例如,特定的情境:在很多人面前說話,或是講電話時才會出現口吃;或是特定的感覺:例如緊張、興奮、焦慮等,會口吃;甚至有些人,是在特定的字才會口吃等等。

我們前面提到,口吃是一種無法自我控制的感覺,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如何抓回主控感,練習到我們可以感知、預測它要出現了,然後再提前預防;或是在發生的當下,自己怎麼去化解、轉化它。

所以口吃不是會不會好的問題,而是抓回主控感、建立安心感,讓自己知道我可以應付口吃這件事。

口吃要會怎麼治療?第一步:拆解與理解

語言治療介入口吃的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心法是──不再恐懼它(口吃)。

首先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一起去分析、拆解,是在什麼狀況會發生口吃?口吃發生當下的情境、狀態、感受等等,藉著清楚的分析,我們才能更加正視、理解自己的狀態。

而在接受與理解後,我們就能感知、預測口吃即將發生的時刻;或者是在發生的當下,能夠用對自己有效的策略,從容的去化解它。

有一些來治療口吃的朋友,光是了解並接受自己,以及培養從容的心態,就足以化解很多口吃的狀況了。

再來就是策略的練習了!以下介紹四個解除口吃狀態的方法,別忘了也可以尋找語言治療師協助,找出你的最佳對策:

一、節拍法

練習在心裡有一個節拍說話,很像鋼琴的節拍器,「答答答……」有所依循對一些人來說很有效。

二、延遲聽覺回饋法

在一些研究顯示,如果延遲聽到自己說話的聲音,可以降低口吃的發生,大家可以去試試看一款手機APP叫Fonate DAF。

三、控制說話速度

刻意放慢說話速度,就是當口吃發生的時候,你已經意識到它發生了,刻意把某個音稍微拉長,後續的不流暢就過了。

例如,「就好~像是……」感知到自己要結巴了,就把「好」這個字拉長,而因此得到了掌控感,便能後續把話說完。

四、改變特定字詞

知道自己講到哪些特定的字詞,真的結巴的很嚴重。那麼,就先換其他字詞,避開會結巴的字詞它。

例如,我有個案他一講電話就會結巴,後來我們分析後發現,他是卡在一開始的「喂」,這個音。每當他一講「喂」後,就結巴,不講就不會結巴,所以我們就把「喂」改成最好發的氣音,像「哈囉」、「嗨」;當他改變講「喂」後,果然就不再結巴了!

這些都是一些抓回主控感、建立自信與從容的策略,每個人適合的策略方法都不一樣,所以還是要先理解自己,去嘗試不同方法,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對應策略!

延伸閱讀:3歲口吃、4歲口齒不清?家長別太擔心

看影片跟詠絜老師一起複習孩子口吃時該怎辦呢?

有任何問題,歡迎加入思比語言治療所預約語言治療師,以便進一步協助您。

本篇文章由【思比語言治療所】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所長:張詠絜

專長閱讀理解、抓重點、邏輯整合等學習核心能力、口語表達與人際溝通、吞嚥訓練
證照中華民國語言治療師證照、中華民國護理師證照
學歷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 國立台灣大學 護理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