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幼兒親子共讀,增進父母教養能力

陪幼兒親子共讀,增進父母教養能力


如何成為不抓狂的父母~原來,儘早開始親子共讀就可以了

最新研究發現,經常唸故事書給學步兒聽的父母親,愈不容易成為高壓管教的家長,且孩子愈少有過動或者暴衝的行為。

儘早開始親子共讀所帶來的各種好處,包括促進語言發展,增加詞彙量,以及親子情感連結等,早已為許多家長所知悉。但是,還不只如此,因為根據最新的研究,親子共讀還可以減少過度管教的情況,提升親職教養能力!

親子教養

過去已有學者透過親職教養課程的介入發現,引導家庭功能不彰的家長進行親子共讀,除了孩童得到閱讀的好處之外,還發現能提高家長對孩子身理心理需求的敏感度,這是很重要的額外收穫。

因為家長敏感度提高,較能及早發現孩子的情況,減少孩子因需求沒有被顧到而發脾氣吵鬧的機會,例如家長觀察孩子開始吸手指可能表示累了,家長可以主動結束正在進行的活動,不需要等孩子太疲倦無法配合指令時再來進行管教。

如此,也能增進家長親職教養的能力。也有研究觀察嬰兒和家長的依附關係愈好,親子共讀的品質也愈好。

儘早親子共讀對家長也有幫助

這些過往關於親子共讀與親子關係的研究,大多數是間接證據。2019年5月,美國兒童發展與行為專科的兒科醫師發表一篇最新的論文指出,親子共讀確實能增強親情連結,降低孩童過動和注意力問題,讓家長不會有過度管教的負面教養問題。

此篇論文發表在與兒科醫學重要的期刊──“兒童發展與行為”,作者說: 對父母而言,這樣簡單的常規共讀活動,不僅提供孩子認知發展的益處,同時更有促進孩子情緒調控這個會影響未來終身社會互動的能力。

這篇文章的結論可以提供教育者發展出一套適合弱勢家庭的親職技巧課程。

這篇研究中,學者收集來自美國20個大城市,共2165對親子的資料。首先以問卷調查有一歲或三歲孩子的母親,她們和孩子平日共讀的頻率,二年後當孩子們已經三歲或五歲,學者直接訪問這些母親,收集平日孩子的行為表現,以及當有不當行為時母親施以身體或語言的管教情形。

結果如下

1.在孩子一歲/三歲時,母親經常進行親子共讀,在孩子三歲/五歲時,母親會有較低的負面教養方式。

2.經常親子共讀的母親表示,她們的孩子比較少有搗蛋的行為,這點顯示這些母親也比較少需要管教或處罰孩子。

簡單來說,這篇長達二年大規模的調查研究顯示,經常唸故事書給學步兒聽的父母親,愈不容易成為過度管教的家長,且孩子愈少有過動或者搗蛋暴衝的行為。

膝蓋上的五星級大學~家長也一起上!

過往研究指出,和小小孩一起共讀可以減少孩童日後情緒暴走,過動,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原因可能是,當父母親經常朗讀故事書給孩子聽時,透過故事情節,孩童能學到較多的情緒詞彙,和如何表達情緒。

這樣當孩子遇到困難或面臨會引發情緒困擾的情境時,比較能表達自己的難過或傷心的感覺,進而較能控制自己可能暴走的行為,學者發現,同樣的效果也發生在父母親身上!

所以,各位爸爸媽媽,不用再懷疑儘早唸故事書給寶寶聽的效果,也不用東尋西找可以促進孩童發展的教具,或是翻閱各類教養書籍但仍心生懷疑,也不需抱怨沒有時間進修父母課程,最輕鬆簡單省力省錢的育兒方式就是,每天拿起一本孩子愛的圖畫書,抱著孩子唸個十幾二十遍也不要嫌煩。

因為這個每天可以開張的「膝蓋上的五星級大學」(解決校園霸凌?教導幼兒擁有「仁慈心」),原來最重要的課程是在為爸媽自己奠下未來輕鬆做父母的基石喔!

參考資料來源:

Early Shared Reading Is Associated with Less Harsh parenting

Reading with toddlers reduces harsh parenting, enhances child behavior, rutgers led study finds

圖片來源:來自圖庫pixabay

本文出處:【醫起育兒網

兒科主治醫師吳淑娟

吳淑娟醫師:台灣醫起育兒愛閱協會理事長,博愛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
「醫起育兒愛閱協會」,協會宗旨是「從生命最初一千天開始,以孩子與家庭為核心,透過以「共讀為醫囑,童書為處方」,期為每位孩童建構健全身心發展所需之家庭關係及家庭功能,及為每位孩童謀取最佳利益。」邀請更多有相同理念的朋友,醫起育兒愛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