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只有補?你觀念可能不正確!

坐月子只有補?你觀念可能不正確!


受華人傳統文化影響,多數台灣產婦都有坐月子的觀念,而月子期間配合中藥材食補的連結感更是深植人心。不難發現,無論是選擇在自家給媽媽坐、外叫月子餐;或請月嫂到家中服務;

還是選擇設備及服務更完善周全的產後護理機構,菜單裡處處少不了黃耆、當歸、紅棗、枸杞等各種補血益氣中藥材的身影,料理手法上更經常強調特別使用了月子水、米酒水烹調,至於麻油、生薑等食材出現的頻率更是不遑多讓。

但…這些真的適合產後媽媽嗎?

孕婦須知

圖片來源:來自圖庫pixabay

【坐月子的緣由,為什麼最後只剩下進補?】

在過去醫學不發達的年代,每一次生產對女人而言都是攸關生死,因此一但產婦順利生產,為了讓其能盡快獲得營養,恢復體力,準備繼續懷孕生子,全家人無一不傾力幫忙進補。

加上過去物質不如現今充裕,平時很少有機會吃到如雞肉、腰子、豬肝、豬腳、鱸魚等食物,好像身為產婦若錯過這難得的特權,沒把所有食物吃上一遍,就太對不起自己了!

久而久之,坐月子的最初目的變得模糊,如今大家提到產後坐月子,似乎只剩下這個也要吃,那個不能少;能吃就多吃,不能吃還是盡量吃,這種不斷「進補再進補」的刻板印象了。

【你可知道坐月子,原來排的要比補的多!】

然而事實上,坐月子不是只有補,在「產後中醫調養 坐月子三部曲」這篇文章中,就曾提過坐月子劃分成三個階段,分別從最開始的化瘀生新,接續著健脾益胃,再到最終的補養氣血。

因此「補」這件事其實只佔了坐月子期間的最後三分之一,更要注意的是,在正式進入補之前,還得先確認,在化瘀生新階段中,子宮內的惡露、血瘀、粘膜組織等代謝廢物是否已經被「排」乾淨了?

還有在健脾益胃階段中,產婦的腸胃道系統是否已經被「調」回正常的生理機能,足以恢復能有效吸收營養物質的能力?

對中醫而言,子宮復原與傷口修復的好壞與否,取決於體內是否順利進行「推陳致新」的動作,推陳致新意指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陳舊物質沒被排出,自然沒有新細胞生長的空間。

由此可知,體內尚未排完全、排乾淨之前,切勿急著開始進補,否則不但過多食物積累腸胃造成不適,營養物質也因缺乏足夠空間,無法被有效利用,反而形成更多身體不必要的負擔。

這也是為什麼門診中,經常有不少剛坐完月子的媽媽,抱怨著自己月子過後,變得口乾舌燥、便秘、胃痛、火氣大,甚至皮膚搔癢、痘痘滿臉,煩惱地不知如何是好…。

至於「排」到底要排多久?針對每一位產婦的體質不同,以及自然產或剖腹產的差異,外加考慮是否伴有乳腺炎、傷口發炎疼痛等情況,時間長短從最短一週,甚至延長三到四週都有可能。

也因此多建議產婦們,若時間及經濟狀況允許,持續坐月子至六到八週會更好更完整。

【月子不是只有補 觀念導正很重要】

因此在產後特約門診中,我總是希望除了產婦以外,先生、婆婆、媽媽或其他坐月子的主要參與者如月嫂,最好都能夠一起陪同出席,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宣導「坐月子不是只有補」這個重要觀念。

否則只有產婦了解,其他家人們的觀念一樣沒變,只會產生更多矛盾與爭執,諸如月子餐中使用了過多不必要的補養中藥材、堅持餐餐用米酒水烹煮反而太過燥熱、又或者太早開始加入麻油料理等…。不但影響產婦坐月子的心情,也影響中醫師用藥調理的實際療效。

最後,再次提醒各位產後媽媽和家人們,坐月子有三階段,簡單用一個字形容,便是「排、調、補」三件事情。要先排得乾淨,腸胃調得穩定之後,才能進行補的動作,否則給再多的營養,身體也沒有空間,更沒有能力好好吸收利用,不僅枉然,更可能因進補方式錯誤,反得承受上火、燥熱等不必要的痛苦,又何必呢?

本篇文章由【Dr. Susu 的中西醫美人秘方】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蘇立雯醫師

Dr. Susu 的中西醫美人秘方

哈囉!我是蘇立雯醫師,一位擁有中西醫背景,並致力發展中醫文化的婦兒科女醫師,因熱愛寫文章,分享看診點滴和心得,期許能在這以輕鬆的筆調,和各位為人父母聊聊,各種健康、育兒的大小事。

林口悅兒親子中醫診所

林口悅兒親子中醫診所是林口世大運社會住宅首間親子中醫診所,我們擁有出身長庚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醫師團隊及豐富的臨床經驗,在孩童生長發育調理、氣喘照護、中醫醫美有非常完善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