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門診遇到一位媽媽帶著1歲4個月的妹妹來看診,神情焦急地說:我的小孩還只會用嗯嗯嗯的方式,不會講話要怎麼辦?是不是當爸媽的你,也曾經懷疑過或現在正懷疑自己的孩子也有這樣子的問題呢?
大部分的孩子,並不是真的『語言發展遲緩』
其實語言或是其他動作的發展都是一個區間一個區間的,並非一個固定時間點。這不像是機器設定時間一樣,時間到了必定會做某個動作。
例如:會開始使用句子,是在兩歲左右,但有小孩一歲半就會了,也有小孩比較慢熟到兩歲半才會,雖然不太一樣有些誤差,但在這個區間裡,都是正常的。
醫師在這裡鼓勵所有爸爸媽媽,有時候跟鄰居小孩、親戚五十的孩子比較發現自己的孩子比較慢開口時,不要太過擔心,因為很可能只是自己的孩子在區間的尾端而已。
有時候太過擔心,反而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壓力,不僅可能造成反效果,更有可能間接傷害親子關係,並不划算!
以下有幾個語言發展重要的時期。
爸媽可以先藉由幾點來看自己孩子是不是需要來做評估:
✅一歲 -> 會說有意義的單詞 (指狗叫汪汪)
✅一歲半 -> 五個單字/疊字(狗狗壞 妹妹不乖)
✅兩歲 -> 會使用句子(主詞+動詞) (弟弟玩籃球)
不過正如我們剛剛說的,發展是一個區間,假如沒有完全切合上述的發展時間也不用太擔心,除非相距太遠,不然就不需過度擔心。不過,有時候爸媽過度疼愛可能對孩子的發展造成反作用喔! 為甚麼我會這樣說呢?
『語言發展遲緩的很大部分原因來自於”缺乏外界刺激”』
回到最初生物學的觀點來看,是甚麼因素使人類發展出語言呢? 是溝通
而當孩子只是指著想要拿的東西,輕輕地嗯了一聲,爸媽就’心有靈犀’地知道了孩子的需求並交給孩子時,孩子便缺少了迫切需要語言的這種趨力。這也是把孩子當做寶的現今社會—最常見造成孩子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
所以下次當還在牙牙學語的孩子指著你座位旁邊的足球並發出嗯嗯的聲音的時候,當父母的你不妨試著假裝不了解或拿錯誤的東西給他,延遲我們滿足他們需求的時間,相信這對孩子的語言發展也會有一定的刺激與幫助!
下面幾種方式提供給爸媽
最後,如果爸媽還是擔心,下面提供幾種方式給爸媽在家裡調整自己跟孩子的相處方式,進而改善他們的語言能力:
✅ 慢慢講並把音節分開(例如:牛 奶)–把兩個字拆開說!
✅ 嘴型要清楚
✅ 延長我們滿足他們需求的時間
『不要害怕評估,要害怕的是錯過』
最重要的還是”陪伴與互動”,爸爸媽媽一定要擠出時間,陪陪孩子唸繪本之類並常與他們講講話!假如嘗試了以上方法仍沒有明顯改善,請盡快來我們診所,我們再幫您的小孩做專業的評估!
圖片來源:來自圖庫pixabay
本篇文章由【兒科醫師 Dr. 黃彥銘】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晨心兒科院長黃彥銘醫師
[vc_row][vc_column width=’1/6′]
專長:兒童生長評估、嬰幼兒飲食建議、一般兒科疾病、疫苗注射、健兒門診、過敏、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風濕免疫疾病
經歷: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兒科部主治醫師、台大總院兒童部過敏免疫風溼科專科醫師[/vc_column][/vc_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