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外媒報導,美國勞工部勞動統計局表示,在2016到2026年間約有三十多萬人會失業,尤其是行政助理、郵政服務員、銀行出納員、機器操作裝配員和收銀員這5種行業。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里斯多福‧皮薩里德斯曾經指出,可以在AI世代立足的5種職業,分別為心理諮商師、職場治療師、營養師、外科手術人員和牧師,因為這些行業都需要「接觸人的心靈」。
科技方便但缺乏溫度
現代科技造就了物質文明的高速發展,相形之下,人類心靈層面的提昇,不但顯得落後太多,甚至可說是處於倒退的狀態。
人類以為發展科技是解決地球上所有問題的最好辦法,然而卻製造了更多問題,大從武器的威脅、環境的污染,小從網路的犯罪、人際的疏離等,都給人類帶來更大的恐懼和挫折。
以我們最常使用的智慧型手機為例,小小的螢幕佔據了大腦,我們忙於接收海量訊息,越來越少進行深層、內化、獨特的思考,精神層面也變得空洞而淺薄;許多人只顧低頭沉迷於虛擬,卻忘了抬頭看看世界和家人;孤獨的心靈找不到可傾訴的朋友,只能和AI助理對話。
延伸閱讀:18.3歲?不想後悔就別等了!
科技帶來便利,卻拉遠人心的距離,造成精神的困頓和心靈的空虛。
教育的重點應回歸本質–心靈
在可見的未來,將有越來越多機器人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從陪伴孩子到照護老人,當它們發揮功能的同時,人類最為寶貴的感情和溫度還能存留多少?
而「自我實現」和「幸福」這樣的名詞,會不會越來越罕見呢?
在這樣的趨勢和環境下,教育的重點更應該回歸「人的本質」,尤其是父母,從小就應該擔任孩子的「心靈守護者」。
絕大多數父母儘管愛孩子,卻常常忽略自己和孩子的心靈距離。
以往的父母忙於生計,無暇也羞於和孩子談「心」,現在的父母也一樣忙於工作,剩下不多的閒暇時間卻被手機、網路佔據,和孩子相處的質量堪憂;最糟糕的狀況是親子難得相處,卻各自沉浸於虛擬世界,沒有互動。
那麼,父母該怎麼做,才能培養心靈滿足且健全的孩子呢?
首先就是注意自己對孩子使用的語言。根據美國愛荷華大學的一項研究,一般孩子平均每天受到432條負面評論,正面評論卻只有32條,也就是說,父母向孩子所說的話語中,只有約6%是積極和鼓勵性的話語,大部分卻是消極、諷刺的語句。
延伸閱讀:親子教育:別為孩子的氣質貼標籤
父母的語言可以成就一個孩子,也可以造成他一輩子的陰影。
其次,父母可以檢視自己每天和孩子談話的內容是什麼?
在課業、分數和一長串的家規之外,真正有益孩子心靈的是他喜歡做的事,以及他用什麼角度看這個世界。
許多父母譴責自己的孩子沉迷於電玩,卻沒有靜下心來思考孩子喜歡的原因。
如果一個遊戲能讓孩子獲得現實世界中得不到的自我實現,或是做為發洩心中挫折感的出口,他當然會喜歡待在這樣的虛擬世界裡。
一周有一天,或每天有一段時間,關掉手機和電腦、電視,和孩子一起看書、看照片、畫圖、散步;和孩子聊心情、談夢想;多讓孩子接觸美的事物,從音樂、繪畫、大自然中體驗自我的存在,與自己的心靈對話。
每天一定記得擁抱你的孩子,常常告訴他你多麼賞識他,如此,孩子的心靈必定滿載正向的能量,當他日後身處AI時代,即使不是以拯救他人心靈為業,也能成為一個心靈滿足的人,散播幸福的種子。
延伸閱讀:父母學堂:賞識和你氣質不同的孩子
作者:林美慧/兩岸親子未來學與幼兒教育專家、暐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本文由暐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授權
圖片來源:來自pixabay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