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做「艾」更年輕 艾灸謹慎要注意

女人做「艾」更年輕 艾灸謹慎要注意


導讀:女人一長痘就喝涼茶、冰淇淋。絲襪幾乎一年四季都在穿。80%的OL們都屬於“寒氣”型美女。艾灸是中醫針灸療法之一。它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 以下文章愛美的你,我們一起來了解。

女人艾灸

女人艾灸好處多,注意事項也不少。

什麼是艾灸? (普及篇)

1.艾灸:中醫針灸療法之一。用艾炷為主熏灸穴位以治病。

2.一種使用燃燒後的艾條懸灸人體穴位的中醫療法。用於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疾病。

3.猶其對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頸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4.艾灸療法的適應範圍十分廣泛,在中國古代是主要治療疾病的手段。

5.用中醫的話說,它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

艾灸5大分類:

1.直接灸——化膿灸、非化膿灸。

2.間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餅灸、黃蠟灸、硫磺灸等。

3.艾卷灸——艾條灸(懸灸)、太乙神針、雷火神針。

4.溫筒灸——銅製灸器、不銹鋼灸器、竹製灸器。

5.無瘢痕灸—-溫和灸輪換灸雀啄灸迴旋灸發皰灸

做“艾”伴侶(工具篇)

1.艾條:把艾絨捲成柱狀就是艾條,分為無菸艾條和有煙艾條,有煙艾條比無菸艾條功效更強大,效果也更好。

❤ 艾條效力比艾灸盒、艾灸罐強大,不過通常需要自己用手懸空灸,很考驗臂力,並且很多背部穴位無法觸及,一不小心也非常容易掉灰燙傷。選擇艾條最好要選擇5年以上的,年代越久效力越強。

2.艾灸棒:又稱溫筒灸或溫灸棒,是用金屬等材質製成的一種圓筒灸具,有大小不同尺寸,小號的可以直接在臉部施灸。

❤ 施灸時,將艾絨或艾條裝入艾灸棒的小筒內,點燃後置於穴位上,可直接和皮膚接觸,不容易燙傷。不過效力就比直接點艾條略弱。

3.艾灸盒:艾灸盒可以盛放艾條,點燃後放在身體相應部位,體積小,攜帶方便。

❤ 按種類分為單孔、雙孔、三孔、六孔艾灸盒;也可按施灸部位分為腰部、腿部、背部、腹部艾灸盒。

❤ 可先從點燃兩個孔開始嘗試適合自己的熱度,以免燙傷。單孔、雙孔艾灸盒適用於手、腳、頭部,四孔以上適用於腹部、背部、肩部。

4.艾灸罐:用金屬(通常是黃銅)製成的圓形小罐,可以直接把艾柱點燃放入艾灸罐,然後墊上隔離物(毛巾)直接綁在身體上施灸,沒有掉灰或送艾條的煩惱,不過比起艾盒,艾灸罐對準穴位精確度稍差,熱力也比較弱一些。

“艾”美麗就這麼簡單(功效篇)

1.趕走黑眼圈:中醫認為黑眼圈是虛火上炎,腎水不足造成,可用艾條或艾絨,灸水分穴、脾腧穴、三陰交穴、足三里穴、命門穴,腎腧穴,每天灸15 ~30分鐘。

2.緊緻眼袋:在中醫看來眼袋是脾失健運造成。可灸三陰交穴、關元穴、合谷穴、太陽穴,每天或隔天灸15~30分鐘

3.膚色不佳:中醫認為膚色蒼白不紅潤,是氣血虧虛、氣滯血瘀所造成,可灸血海穴、三陰交穴。而膚色暗黃則是肝臟功能不強導致,可用艾條隔薑片灸神闕穴、足三里穴,每天或隔天灸20~30分鐘。

4.暗瘡:過度食用味肥甘美的食物,而導致脾胃濕熱、肺經蘊熱,可灸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中脘穴、中府穴,每日15~30分鐘。

5.面部浮腫:面部浮腫是三焦不通造成的,可灸心腧穴、足三里穴、湧泉穴,每日15~30分鐘。

黃褐斑:和肝腎虧虛,脾胃損傷有關,可艾灸百會穴、陽白穴、下關穴、足三里穴,每日15~30分鐘。

做“艾”需謹慎 (注意事項篇)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防火: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5.要防止感染: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局部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藥。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

7.注意施灸的時間: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

文章來源:中國艾灸網、百度百科、時尚美女

延伸閱讀:

13種女性排毒養顏茶飲

女性游泳防感染疾病9大提醒

痛經原因及正確認識

午睡4大好處及6大提醒

夏天腋下出汗的預防及建議

口腔潰瘍預防治療5大要點

媽媽育兒百科 整理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