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4 月 對孩子的紀律 獎賞還是懲罰?
家庭教育的一個方面是紀律。父母教孩子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近年來,在教育過程中,關於懲罰形式的爭論最為激烈。這些糾紛大多數都是體罰,比如“是否有必要打孩子?”。
紀律和懲罰
根據應用心理學的發展,懲罰是控制孩子行為的非常低效的方式。
由於懲罰的唯一目的是抑制不良行為,這種行為通常來自特定的進攻。

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絕對不是順從他。
同時也不能保證孩子會因為受到這件事的懲罰,就不要去做別的事情。因此,通過懲罰來控制兒童行為的父母有時會陷入懲罰再懲罰的惡性循環之中。
此外,一個孩子可能會轉向一個侵略性的孩子,為了回應任何無辜的言論而咆哮。
或者,心理學家提出擺脫懲罰陷阱,至少在日常兒童的行為方面,家長可能會獲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讚揚孩子的良好行為,不要批評他的每一個疏忽!然後教育從積極的看法出發。
延伸閱讀:小孩愛打人?爸媽不知該如何是好
紀律和鼓勵
鼓勵並不意味著孩子應該得到金錢或糖果。
最大的鼓勵是簡單的關注
事實上,許多孩子開始行為不端,是因為這是吸引父母關注的唯一途徑。
因此,心理學家的任務之一是教父母表達他們的認可。雖然這似乎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有些家長沒有想到就這樣做(或是無法這樣做)。
鼓勵並不否定日常紀律。要讓孩子了解邊界,最後他們學習自律。
但是父母應該在可接受的方面表現出足夠的力量,而不是放任他們。
而嬰兒,特別是幼兒,是非常自負的,如果有絲毫的不滿情緒,他們便會尖叫著,抽動他們的腿。
也許,所有的父母都會安撫嬰兒,但那是嬰兒!如果孩子已經脫離了嬰兒階段,在這種情況下,讓步只會傷害孩子。
許多父母都求助於心理學家,他們解釋瞭如何應對任性的孩子而不訴諸體罰。
不論使用什麼方法,請記住任何方法的都是需要堅持和決心來抵制兒童歇斯底里的表現。
延伸閱讀:提升孩子的自尊程度 爸媽是背後大推力!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非經授權,嚴禁轉載。
圖片來源:https://goo.gl/J0Qy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