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6 月 當心寵壞小孩!少子化家長通病
現代台灣父母因為經濟壓力或是觀念的改變,少子化現象越來越明顯,導致許多爸媽都把小孩寵上天了,無止盡的溺愛對幼兒來說真的是好的嗎?親子間的關係不應該是這樣的!
一、難教?是你們寵出來的
1、社會負面效應
家長們如果過度的溺愛,比較會養成任性、自私自大的孩子,不懂得體諒別人,以為世界繞著自己轉,就會導致產生社會問題。
關心與溺愛是完全不相同的
2、靠愛而非物質
親子間的聯繫應該是靠歸屬感、信任感為基礎來教育孩子,而不是一昧給予物質或是凡事都順從他們,這可不是良好的家庭關係。
延伸閱讀:父母自己帶小孩 優缺點原因分析
3、家長負起責任
不需要整天羨慕其他家的孩子,為什麼這麼乖、有教養又聽話,其實孩子的表現與父母親的教育息息相關,用對方法,用多少心力孩子給予多少回報。
4、通融惡性循環
前面好幾次的放縱,會導致增加未來想要導正的困難性,只好再度的通融,就會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所以父母得在該教育的時後立即教育,不要輕忽每一次的行為。
延伸閱讀:嬰幼兒壞習慣?促進寶寶發展迷思
二、過度溺愛孩子有何表現?
1、可能無法獨立
因為孩子只要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一個眼神爸媽就知道他們的需求,並且幫忙搞定,這樣小朋友會喪失很多能力,也比較無法擁有靈活的思考。
2、自私自大心態
由於在家中都是孩子最大,最好的都是給小孩,使他們變得無法關心別人,缺少團體的概念及責任,到了與外人接觸的時期就會產生一些問題。
3、金錢價值觀念
不把錢看在眼裡,不懂爸媽的辛勞,因為孩子們總是要什麼有什麼,錢不夠開口就有,這不僅會讓小孩對於金錢觀念有了偏差,更有可能害了長大後的他們。
延伸閱讀:親子連結:為何妳應該擁抱孩子?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非經授權,嚴禁轉載。
圖片來源:https://goo.gl/FLr8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