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人和人之間溝通,須仰賴語言這項工具。而寶寶語言開展的一連串過程,不但需要經由刺激多元感官的方式,更需要家長的陪伴和參與,使小孩於互動中成長學習,怎麼和他人做溝通,又該怎麼將話講得恰當得體。
一、互動多刺激大才會說
1、無人引導講話
有的孩子除了會叫爸爸和媽媽之外,其他事情均以比手畫腳模式表示自己的需要。這是為什麼呢?通常是因父母工作忙碌,太少陪伴小孩,平時又多由長輩或外傭照料,而寶寶也不太會黏人或找人。
溫馨提醒:即便沒人陪同小孩玩耍,孩子也不哭鬧,只會安安靜靜做自己的事情。
2、寶寶不開口說
有時候家長和寶寶講話,覺得孩子似乎聽得懂意思,不過就是不張開嘴對話。眼看著其他同年齡的小朋友,無時無刻不講話,做父母真是又擔心又著急,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3、先確定無障礙
建議家長先確認孩子的聽力等器官正常與否,也要清楚家裡的種種環境與狀況。通常寶寶不說話的因素,是太少和人有互動,因而缺乏感官刺激。
溫馨提醒:一般來說,除了父母忙碌無法陪小孩,長者大概不曉得該怎麼和寶寶玩樂,而外傭的國語能力不標準也不佳,沒辦法和小朋友做良善溝通。
延伸閱讀:幼兒智力發展語言感知力訓練
4、小孩個性影響
沒有人和小朋友以口語做互動溝通,又加以寶寶不會主動找人或黏人的性格,使其開口講話的欲望相當低落,即便偶爾會發出聲音,但卻只是毫無意義的聲音,甚至尚無具備基礎的語言能力。
溫馨提醒:像是ㄧ歲多的小寶寶,大概要會講一些有意義的單字或者詞彙等等。
5、照顧者很重要
小孩學習語言的啟蒙導師,即非首要照料者莫屬,但是有些孩子雖然是有人照護,但卻沒人真的擔負起重責大任,即是陪伴小朋友遊戲還有對話,引起並產生互動的作用。
6、積極發展互動
此時,若有照顧者的陪伴,於漫長的時間過程裡,陪同玩耍,陪同講話,帶孩子認識知道空間環境,主動積極教育孩子有想講話的感覺,並於一來一往的對談裡面,慢慢學習講出適當的話語。
7、選定單一語言
其實自然的雙語環境,並不會造成寶寶有學習語言的困擾,不過對於語言開展較為遲緩的孩子而言並非好事,因為已經連單一語言都尚不能掌控的他們,更加沒有辦法同時說不一樣的語言。
延伸閱讀:新生兒肢體語言解讀意思有方法
8、先選主要照顧
所以,建議務必要先選定一位人選,當作寶寶的主要照護者,在單一語言已經頗為純熟時,再加上他種語言去做學習。
9、戶外往來交流
此外,也鼓勵父母或家人,多帶寶寶到公園或其他戶外遊玩,和其他小朋友做互動;甚至到了年齡差不多的時候,可以考慮是否送到幼稚園上課,對於語言開展也相當有助益。
10、避開電子產品
若只想給孩子由看電視或者DVD學習語言的家長,一定要三思而後行,畢竟語言是需要彼此互動才具備意義,單向看電視並沒有辦法有所謂的互動行為。
溫馨提醒:此對於語言成長即無益處,也會導致寶寶注意力較無法集中,致使日後學習有阻礙。
延伸閱讀:兒童語言障礙矯正口吃看這!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未經同意,嚴禁轉載。
圖片來源:http://goo.gl/JMKm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