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有很多家長發覺新生兒在睡眠時,一聽見聲響就容易驚嚇醒來,所以會要求保持房內絕對安靜的空間。但是實際上,如此的做法並不利於嬰幼兒的健康狀況。究竟新生兒會不會怕聲音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內容吧!
一、新生兒聽覺發展狀況
1、聽力逐漸發展
剛出生的小寶寶會害怕聲音,其實是對於外界的一種正常反映。此也代表著孩子的聽覺神經慢慢健全,對聲響愈來愈敏銳。平常也不需要太過安靜,小孩會漸漸習慣,但不可以有太尖銳的噪音。
2、肚子裡聲音多
其實胎寶寶於媽媽肚子裡面,隨時都在聽母體內部的血液流動聲響,換句話說,事實上胎兒就是在吵雜的環境中生長的。
3、適應白天黑夜
寶寶出生以後,其本身並不會害怕一般生活中所發出的聲響。嬰幼兒會慢慢適應正常生活的空間環境,白晝光線明亮且比較喧鬧;夜晚則較昏暗且比較安靜。
溫馨提醒:建議家長別在白天將窗簾拉上,或者總是躡手躡腳,而晚上卻一直亮著燈光,孩子可能會分不清楚時間。
延伸閱讀:寶寶難哄睡睡眠問題如何解決
4、已經習慣安靜
其實很有可能是因為小寶寶生長的空間環境太過寧靜的緣由,因此只要一有聲響就會讓寶寶感到害怕驚慌,基本上可以別使孩子在太過安靜的條件底下成長。
5、音樂播送聆聽
平時在家裡面,可以放一點音樂給寶寶聆聽欣賞,即便是小朋友在睡覺休息,也能夠要播放一些較為輕柔的樂曲;另外,還可以多帶小孩子到戶外走走看看,給寶寶多碰觸一點新鮮的人事物。
二、嬰幼兒睡覺驚醒因素
1、神經系統未全
小孩在睡眠容易醒來,先排除掉睡眠環境與身體異常的原因引發的之外,通常是與小朋友的神經系統生長不夠完全有關係,所以睡眠大多以淺層睡眠程度為主。
延伸閱讀:新生兒睡眠知多少
2、沒有意識行為
而在淺層睡眠階段時,偶爾會有打開眼經、吸吮、翻身、哭鬧等動作,甚至有的還會抬頭四處看,但是此類動作基本上是沒有意義的,即便是睜眼也是沒有光亮的。
3、家長養成惡習
而父母多半會誤以為是寶寶的睡眠狀態不佳,便會抱起來哄睡或者餵哺等等,這樣就會中斷了淺睡眠階段的嬰幼兒,一旦反覆太多次此情形,即會導致小寶寶出現睡眠差的問題。
4、先觀察幾分鐘
因此,只要當孩子在淺睡眠時期有各項動作、聲音出現時,父母可以先靜待五分鐘左右,再上前去關心,使寶寶自己調整到進入深層睡眠的階段。盡量不要馬上就應答,也不要出太大的聲響驚醒他。
5、靜待成長完全
當寶寶的生理狀態發育慢慢完備,即會建構良好的睡眠習慣。另外,孩子在就寢前有哭鬧為正常情況,只要給予妥善安撫即可。
延伸閱讀:嬰幼兒睡眠品質睡多久才合理?
本文部分文字摘自Baby Center網站http://goo.gl/FtIkv7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未經同意,嚴禁轉載。
圖片來源:http://goo.gl/9FDm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