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您家的寶寶正在學習使用筷子嗎?恭喜小孩已提早一步進入腦力激盪活動!拿筷子用餐越早的孩子,其智商能力與手動能力,表現皆優越於其他的小孩,甚至有其它國家把學習用筷子變成了一項寶寶的幼教措施。
一、手部協調動作進化模式
1、複雜細緻行為
在拿筷子夾取食物時,不單單只是五根手指頭的活動,連同手腕、肩膀以及肘關節都要一起參與,才可促使動作完整,所以使用筷子是一項複雜而且精細的活動。
2、強化手部能力
換言之,拿筷子會涉及到肩部、臂部、腕部、手掌以及手指頭等三十多個大小關節,還有五十多條的肌肉組織,一天三餐使用筷子對孩童而言,是訓練腦力手部力量的大好時機。
延伸閱讀:訓練兒童用筷子 家長正確教
二、提升視覺成長發育機會
1、加強視力定點
原則上,在使用筷子夾取東西以前,眼睛的視覺無法離開物品的定位點,也就是雙眼必須同時注視相同目標,然後再把它們分別所見的物像,互相融合為一個單一卻具三度空間的完整影像。
2、平衡協調能力
此一過程看來簡易,卻一定需要雙眼外肌的相互平衡協調,讓視網膜黃斑中心凹處有相同的視覺方位,與大腦皮層中樞對成像的一種完善融合系統,這絕非一時半刻能熟悉的事情。
3、改善斜視弱視
由上述好處說明可知,經常使用或提早運用筷子的寶寶,可以使其加強視覺發育的進話,甚至對於孩子預防斜視以及弱視都有相當大的幫助。
延伸閱讀:小孩子吃飯分心 父母先別發飆!
三、腦部活化也提升智力
1、手眼腦都運用
就像先前所敘述的內容,拿筷子一定要仰賴手部的精細舉動模式以及眼部的視覺定位,但更無法離開大腦藉由神經反射的過程,對於此使用筷子動作的調整與校正。
溫馨提醒:這就是手腦及眼腦反射的彼此配合。
2、肌肉活動激發
由腦部皮層各區塊合作分工的情形而論,管控手部以及眼部肌肉活動的部分,要較其他肌肉運動區域來的大上許多,肌肉運動時,會刺激腦部細胞,所以有助於大腦的發育。
溫馨提醒:也因此而起到健壯大腦與裨益智商的功能。
延伸閱讀:嬰幼兒飲食習慣 從小培養與教育
四、適時誘導小孩拿筷子
1、藉由模仿學習
通常孩子到了大約2至3歲時,就會喜愛模仿大人使用筷子用餐,此時即會有拿筷子的要求,家長正好藉此而順勢利導,可以教育寶寶如何拿取並習慣用筷子進食。
2、建議材質原則
對於初學拿筷的孩子而言,使用毛竹筷較為適宜,一來是因為四方形的筷子夾取物品後較不易滑落,二來是無色無毒的安全問題。
溫馨提醒:小朋友起初學習時,要先給孩子夾些較大且易夾起的食物,即便東西在半途掉離時,也別責怪小孩,應該要多給予信心以及鼓勵。
本文部分文字摘自Parenting網站http://goo.gl/R508FZ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未經同意,嚴禁轉載。
圖片來源:http://goo.gl/dTib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