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火鍋有講究 怎麼吃才健康?

吃火鍋有講究 怎麼吃才健康?


導讀:秋冬時節天氣冷的讓人發抖,這時火鍋是大多數民眾的最愛,但是吃火鍋也是很有講究的唷,在湯底選擇上有些人不適合吃某些湯底,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健康去吃,以下文章讓小編帶大家一起看下去。

一、吃火鍋要選擇湯底

1、川味火鍋

患有慢性咽炎、口腔炎、胃病、潰瘍病、皮膚病、痔瘡、肛裂和經常流鼻血、牙齦出血者以及屬於熱體質者、孕婦等忌食。

2、海鮮火鍋

滋味鮮美,嘌呤含量高,痛風患者、海鮮過敏(過敏體質)、皮膚濕疹的朋友最好繞行;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也要忌食。

3、麻辣火鍋

口味濃重、刺激性大,患有口腔腸胃疾病、痔瘡的朋友和熱性體質的人最好避免此類鍋底;所處環境乾燥地區的人群也儘量少食。

吃火鍋

吃火鍋時不要吃太燙、太辣、太麻。

4、菌類火鍋

早期的味精雛形就是將收集到菌類曬乾磨粉而成,可見菌類的味道之鮮美,菌鍋湯老少鹹宜,對菌類過敏者,痛風、慢性胃炎患者忌食。

5、羊肉涮鍋

清湯羊肉、暖熱補虛,熱性體質、素有痰火,急性咽炎、鼻炎及瘡癤的朋友避免食用;感冒初期、服用瀉藥、急性扁桃體炎、肝臟疾病患者忌食。

延伸閱讀:孕婦健康吃火鍋 聽聽專家怎麼說

延伸閱讀:孕婦吃火鍋10大注意事項

二、吃火鍋的正確方法

1、要掌握好火候

吃火鍋時,若食物在火鍋中煮久了會失去鮮味,破壞營養成分;倘若煮的時間不夠,又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

2、先吃素後吃肉

一般人吃火鍋都是一開始就先吃肉,通常是幾盤子肉吃完了,也差不多飽了,菜只是隨便吃幾口。最好的順序是先涮薯類和蔬菜,先將胃部填充一些,再吃肉類。

3、不要吃得太燙

太燙的食物容易燙傷口腔和食道粘膜,若遇煙酒或不清潔的食物更容易導致疾病。吃火鍋時,應先將煮好的食物夾出稍冷一下再吃。如果能配上凍新奶則可防止燙傷。

4、蘸料醬比油好

火鍋蘸料通常是麻醬或香油,香油是純脂肪,熱量極高,芝麻醬稍好一些,而且芝麻醬富含鈣、鉀、鎂和維生素E等營養素,營養便全面一些。無論哪種醬料,都不宜吃得太多。

5、時間不要太長

有的人一吃就是數小時之久,甚至通宵達旦。這樣會使胃液、膽汁、胰液等消化液不停地分泌,腺體得不到正常的休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而發生腹痛、腹瀉,嚴重可患慢性胃腸炎、胰腺炎等。

6、不要太辣太麻

太辣、太麻的食物,不僅會刺激口腔、食管與胃腸道的粘膜而使其發生充血和水腫,容易誘發更重疾病。口腔炎、慢性咽炎、潰瘍病、慢性胰腺炎、膽囊炎病復發者及上腹部做過手術的人都不要吃火鍋。

延伸閱讀:吃肉更健康?選擇烹飪大學問

延伸閱讀:吃火鍋不發胖:吃法步驟有講究

三、吃火鍋的注意事項

1、食材合理配搭

羊肉和醋不要共食。羊肉火熱,益氣補虛,宜與涼性或甘平性菜品搭配;醋則含有蛋白質、糖、維生素、醋酸及多種有機酸,其性酸溫、消腫活血,應與寒性食物配合。

2、警惕嘌呤危害

畜禽內臟、海鮮、牛羊肉、蘑菇等食材含有大量嘌呤類物質,容易造成尿酸在血液中沉積。吃火鍋時要注意葷素搭配,多吃些蔬菜、豆腐、白蓮等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不僅能夠消油化膩,還能清涼、去火、解毒。

3、老湯盡量別喝

由於動物內臟、肉類、海鮮等食材所含的嘌呤類物質在湯中能夠充分溶解,過量飲用老湯容易造成嘌呤沉積,經肝臟代謝成尿酸,使腎功能減退、排泄受阻,誘發或加重痛風。

注意事項:喜歡喝湯的朋友要趁早,時間涮得越久,湯中所含的有害殘留物就越高。

4、注意涮煮時間

(1)葉類蔬菜切忌長時間放在火鍋裡煮,在沸騰的鍋中稍加焯燙就可夾出。煮時間過長會增加營養素的流失,也會失去蔬菜鮮嫩的口感。

(2)肉類則要保證熟透,半熟的肉中很可能會含有未被殺滅的細菌、寄生蟲,引起胃腸感染,一定要將肉煮至徹底熟透再吃。

延伸閱讀:吃羊肉的禁忌及功效滋補大全

延伸閱讀:冬季吃火鍋 怎麼吃健康不傷身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