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吐溢奶 小心幽門狹窄惹禍

嬰兒吐溢奶 小心幽門狹窄惹禍


導讀:嬰兒如果異常吐奶就要擔心幽門狹窄是否找上家中寶貝了,幽門狹窄不僅會導致寶寶溢奶吐奶,最嚴重還有可能造成全身脫水死亡!這個狀況新手媽媽不可輕忽,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瞭解認識以及如何改善吧!

一、寶寶溢奶吐奶區分

1、從嘴角溢出來

通常幼兒喝的奶水從嘴角溢出來,稱之為溢奶,出生不久的正常嬰兒都會有這樣輕微的現象,會造成這類的情形,是由於生理性的食道下括約肌閉鎖不全。

2、括約肌沒力道

人類的食道與胃之間有個括約肌,而小嬰兒也有,寶寶的括約肌因其力道不夠,才會使得食物容易從胃逆流而上。

寶寶吐奶

寶寶喝完奶後,媽媽可以輕輕拍背可以紓緩症狀。

3、吐奶噴射動作

如果是從嘴巴以噴射式的動作噴出,就稱為吐奶。兩者的差別只是在於方式以及動作上的不同而已,都是一般常見的現象。

延伸閱讀:餵養母乳:產後開奶及哺乳技巧

二、認識嬰兒幽門狹窄

1、發現典型外觀

肥厚的幽門肌肉層和狹窄的幽門通道,肌肉層厚度超過4mm,長度大於20mm,即可確定診斷。其它原因會造成新生兒嘔吐臨床上必須做鑑別診斷。

2、幽門環肌肥厚

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是新生兒以及小嬰兒的常見病是由於幽門環肌肥厚,幽門腔狹窄引起的不完全性梗阻性病,好發於第1胎的男性嬰兒。

3、細胞發育不全

主要是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或幽門間神經叢內神經節細胞發育不全,造成幽門的功能紊亂,引持續性幽門痙攣,幽門區的環形肌肥厚,使幽門發生狹窄。

4、不能從胃排放

幽門是食物從胃到腸的一道關口,嚴重的幽門狹窄僅僅能通一根極細的探針。由於吃進去的大量食物不能從胃排放到子中去,只能停留在胃中,從而引起嘔吐等一系列的症狀。

5、嚴重導致嘔血

嘔吐物主要為凝乳塊,有時加上胃液及滯積的食物,嘔吐量可大於一次進食量。個別嚴重嘔吐的病兒可因胃粘膜毛細血管破裂而嘔血,嘔吐物為棕色。

6、抵抗力的下降

嚴重的幽門狹窄,病兒往往有反復或持續的嘔吐而不能進食,因而顯得消瘦、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因此必須及時進行治療。

7、新生兒2-4週

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一般好發在新生兒出生2到4週,有時新生兒嘔吐會誤以為是胃食道逆流症狀,建議父母在餵奶之後,新生兒若有持續噴射性的嘔吐,就要加以注意。

建議事項:不妨到醫院請醫師檢查,比較放心,否則此症可能會造成嚴重脫水,甚至死亡。

8、手術治療方法

新生兒或嬰兒期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的最佳治療方法是手術,只要早期診斷,及時把幽門肥厚的環形肌肉切斷即可。手術簡便效果良好,一般手術後12小時就可恢復進食。

延伸閱讀:新生兒全方位護理 媽媽必知

延伸閱讀:寶寶吐奶護理及預防措施

三、幼兒吐奶解決方案

1、控制奶瓶開孔

奶瓶開孔要適中,開孔太小則需要大力吸吮,空氣容易由嘴角處吸入口腔再進入胃中;開孔太大則容易被奶水淹住咽喉,阻礙呼吸氣管的通路。

2、餵食完勿平躺

在餵食完畢後,不要讓寶寶馬上平躺,先把上半身挺直坐一會兒,並輕拍其背部。在躺下時,也應將寶寶上半身墊高一些,最好是右側臥,這樣胃中的食物不易流出。

貼心建議:在餵食之後,不要讓寶寶有激動的情緒,也不要隨意搖動或晃動寶寶。

3、減少胃部壓力

每次餵奶中及餵奶後,讓寶寶豎直趴在大人肩上,輕拍寶寶背部,這個動作可將吞入胃中的空氣排出,以減少胃的壓力。

貼心建議:餵奶時不要太急、太快,如有必要中間可以暫停片刻,以便寶寶的呼吸更順暢。

延伸閱讀:寶寶喝牛奶 選擇時機與禁忌

延伸閱讀:哺乳判斷寶寶吃飽沒?觀察指標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