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營養及12大健康功效

香蕉營養及12大健康功效


導讀:香蕉不僅味美,藥用價值也不少,被譽為智慧之果。對長時間處在快節奏、高壓力、久坐電腦前的白領們,普遍都有胃腸疾病、皮膚疾病、便秘、痔瘡等問題困擾。一根美味香蕉,就幫你解決眾多問題,以下文章一起來了解。

香蕉營養

香蕉營養價值及健康功效

香蕉的營養價值

香蕉,古稱甘蕉。其肉質軟糯,香甜可口。

❤ 傳說,佛教始祖釋迦牟尼由於吃了香蕉而獲得了智慧,因而被譽為“智慧之果”。

❤ 香蕉的營養非常豐富,每百克果肉中含蛋白質1.2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19.5克,粗纖維0.9克,鈣9毫克,磷31毫克,鐵0.6毫克,還含有胡蘿蔔素、硫胺素、菸酸、維生素C、維生素E及豐富的微量元素鉀等。

香蕉營養分析

1. 香蕉含有大量醣類物質及其他營養成分,可充飢、補充營養及能量。

2. 香蕉性寒能清腸熱,味甘能潤腸通便,可治療熱病煩渴等症。

3. 香蕉能緩和胃酸的刺激,保護胃黏膜。

4. 香蕉中含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物質,可以抑制血壓的升高。

5. 香蕉果肉甲醇提取物對細菌、真菌有抑製作用,可消炎解毒。

6. 香蕉中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等可以防癌抗癌。

香蕉的十二大功效:

香蕉治療高血壓】

❤ 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體內往往“鈉”多而“鉀”少,而香蕉中含有豐富的鉀離子。

❤ 鉀離子有抑制鈉離子收縮血管和損壞心血管的作用。

❤ 吃香蕉可維持體內的鈉鉀平衡和酸鹼平衡,使神經肌肉保持正常、心肌收縮協調,所以每日吃3~5根香蕉,對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有益。

【香蕉防便秘】

❤ 香蕉富含膳食纖維中的果膠,可促進腸蠕動,使排便順暢。堅持晚上睡覺前吃一根香蕉可以有效緩解習慣性便秘。

❤ 中醫認為,香蕉味甘、性寒,而性寒能清腸熱,味甘能潤腸通便,較適用於腸胃積熱所致的熱秘,症見大便乾結,小便短赤,面紅身熱,或兼有腹脹腹痛,口乾口臭。可於飯後1~2小時進食香蕉,每日1~2根為宜。

【香蕉助解酒】

❤ 香蕉皮60克煮水飲,清利頭目。特別提醒:香蕉性寒,脾胃虛寒,胃痛腹瀉的患者應少用。

❤ 香蕉中含有大量的鎂,多吃可使血液中的鎂含量上升,對人的心血管系統產生抑製作用,可引起明顯的肌肉麻痺出現嗜睡乏力的症狀。醫學家認為,司機不可空腹吃香蕉。

【香蕉助減肥】

❤ 因為香蕉中澱粉含量很高,所以很容易飽腹,加上澱粉在體內要轉變成醣類需要一些時間,因此不會產生過多的能量(能量食品)堆積。從這個角度來講,香蕉可以作為減肥首選的優良食品。

【香蕉可美容淡斑】

❤ 香蕉面膜做法:香蕉半只,搗泥加適量牛奶,調成糊狀,敷在臉上。保持15~20分鐘後洗去。可使皮膚清爽潤滑,並可去除臉上座瘡,淡化雀斑。

【香蕉預防痛風】

❤ 食用富含鉀的香蕉,有助於減少尿酸結晶沉澱在關節中,幫助人體排泄尿酸。

【香蕉防治胃潰瘍】

❤ 胃腸道潰瘍的的患者常服用保泰松,往往會導致胃出血。而香蕉中含有一種能預防胃潰瘍的化學物質,它能刺激胃黏膜細胞的生長和繁殖,產生更多的黏膜來保護胃。

【香蕉預防心血管疾病】

❤ 當體內缺鉀時,會發生心律不齊、心動過速、血壓下降等情況,一根香蕉含鉀400亳克,鉀可保持正常心肌收縮的協調作用,能使神經肌肉興奮性維持常態,使心肌收縮與舒張功能協調,從而起到維持血壓穩定和預防心血管疾病之功效。

【香蕉治療咳嗽】

❤ 肺熱咳嗽用香蕉1~2只,冰糖燉服。每日1~2次,連服數日,效果佳。

【香蕉防治低血鉀症】

❤ 運動後,身體排出大量汗液,鉀也隨之排出,導致四肢乏力;大量吐瀉後或長期使用排鉀利尿劑,都會導致血鉀濃度降低,此時吃些香蕉是最理想的補鉀食物,可有效地防治低血鉀症。

【香蕉緩解眼睛不適】

❤ 當人體攝入鹽分過多,會導致細胞中存留大量的水分,引起眼睛紅腫。香蕉中的鉀可幫助人體排出這些多餘的鹽分,讓鉀鈉平衡,緩解眼睛的不適症狀。香蕉含大量的胡蘿蔔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眼睛疲勞,避免眼睛過早衰老。

【香蕉治療憂鬱症】

❤ 香蕉含有一種物質能夠幫助人腦產生6-羥色胺。多吃使人心情變得愉快,活潑開朗。患憂鬱症的患者,平時可以多吃香蕉來減少情緒低落,使悲觀失望,厭世煩躁的情緒逐漸消散。

Tips:香蕉適合人群:

❤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 1. 尤其適合口乾煩躁、咽乾喉痛者,大便乾燥、痔瘡、大便帶血者,上消化道潰瘍者,飲酒過量而宿醉未解者,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者。

❤ 2. 脾胃虛寒、便溏腹瀉者不宜多食、生食,急慢性腎炎及腎功能不全者忌食。

文章來源:中藥健康網、新浪博客、搜狐健康、中國食譜網 、食品頻道

延伸閱讀:

10種蔬果讓女人青春永駐

寶寶上火不用怕 巧用蔬果來支招!

寶寶吃雞蛋學問大 怎麼吃看這裡!

緩解眼睛疲勞茶飲及水果

孕婦吃水果 禁忌建議詳解析

那些年騙很大的健康謠言(一)

媽媽育兒百科 整理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