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媽媽手原因?治療處理方法

產後媽媽手原因?治療處理方法


導讀:不少女性在生產後,除了因長時間需要抱著嬰幼兒餵乳之外,包含家中事務的打理與購買日常生活日用品等事項,均須一手包辦;長此以往,便會發覺自己在握拳或是提重物時,手腕會有劇烈疼痛感。一起來了解!

一、造成媽媽手相關因素

1、損害位置解說

媽媽手的學名為「迪奎文氏肌腱腱鞘炎」,最多見的受傷位置以大拇指短伸肌與長外展肌。若運用肌肉方式有誤,便會導致大拇指基部連接手腕的區塊,出現強大劇痛,沒辦法彎動自如。

2、與寶寶做互動

假若媽咪長期用不良姿勢懷抱小孩寶寶、餵乳和扭擰毛巾,或常與孩子玩肢體遊戲等等,均即易導致此類病症發生,甚至在幫嬰幼兒換尿片時,手部抓握的力道和動作控制不佳,也會有媽媽手問題。

3、運動傷害引發

部分運動由於會特別要運用到手腕和手臂的力氣,像是乒乓球、高爾夫球和保齡球等等,假若長期進行此類活動,且無適時令手部得到充分休息,也會出現所謂的媽媽手症狀。

延伸閱讀:產後緩解肌腱炎拒絕媽媽手

產後媽媽手

女性媽媽手問題,在產後會更加明顯。

4、做事工作原由

一般而言,女性的肌肉力量較男性小,因此在搬重物時,即易導致肌肉損傷。假如媽媽是嬰幼兒的主要照護者,就要於工作和家庭中間,替自己的手部活動量找到平衡點。

溫馨提醒:建議平日盡量避免長期做大量的勞力事務,多伸伸懶腰與放鬆筋骨,才不會使手腕、手臂與腰部帶來過大的負荷量。

溫馨提示:另外,在日新月異的科技時代,不少家中均有設置電腦器材,若常使用滑鼠,或者本身是文書工作者的女性,均易產生手腕痠痛的狀況,因此每半小時至一小時就要做休息動作。

5、孕期階段女性

女性在懷孕時期,身體會分泌一種稱為「鬆弛素」的激素,目的是令骨盆腔周遭的關節韌帶肌腱可以有鬆弛效果,使子宮不會遭受骨盆腔的推擠壓迫,讓胎兒在分娩時可以順利生長與出生。

溫馨提醒:但這也同時會連帶波及到其他區塊的關節,導致支撐力降低,讓肌腱易受到損傷。

二、媽媽手改善治處理法

1、注射類固醇藥

若是媽媽手問題已嚴重影響到平時生活狀況,使患者因而感覺劇痛,通常就會建議利用類固醇注射的方法,即會獲得較明顯的舒緩作用。

2、患部休息少動

醫生會把少許的類固醇注入患者腫脹的腱鞘中,在注射1至2回以後,即能有約8到9成的效力,不過注射以後要保護肌腱1至2週,盡可能減少手腕與大拇指的運動,才不會讓治療結果沒有用處。

延伸閱讀:產後手關節酸痛小心「媽媽手」

3、判斷熱敷冰敷

如果病情比較輕微,沒有顯著的腫脹情形,媽咪可於家中使用熱毛巾自己做熱敷動作,不過若是有發生腫脹狀態,就要將熱敷改成冰敷。

4、吃消炎止痛藥

另外,部分媽咪較為怕痛,沒有意願注射打針,也能服用消炎止痛藥品,但是此方法的缺點,即是效果較不若打針好,且所要的治療時間也會較長,甚至有少數患者會連帶出現腸胃部分的副作用。

5、運動法復健?

某些肌肉痠痛的個案,可用規律的運動方式做復健,不過若是要運用運動的辦法幫媽媽手問題做復健,其實沒有非常適合,因為手腕位置只要一有動作出現,就會加深患部的傷害程度。

溫馨提醒:要盡量讓媽媽手患者的肌肉位置感到放鬆,若是狀態許可,最好連抓握等相關小動作均避免掉,才可以使病情更快轉好。

延伸閱讀:產前100天母體變化及症狀改善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未經同意,嚴禁轉載。

圖片來源:http://goo.gl/cmqJ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