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愛黏人?改善分離焦慮症

嬰幼兒愛黏人?改善分離焦慮症


導讀:當小寶寶慢慢長大後,大約六至七個月左右,甚至時間更早些,就會開始認人或者怕生,經常想黏著父母或主要照顧者,會特別表現出強烈的依賴感,只要讓自己安心的人不在身邊,便會嚎啕大哭。該如何改善呢?

一、親子間依附關係淺談

1、六七個月變化

嬰幼兒大概於六、七個月左右便開始會認人或怕生,也慢慢和主要照護者建構起依附關係,換言之,就是以照護者為中心而敢學習主動去摸索陌生環境,在感到害怕或受挫時,又會退回到避風港。

2、情緒牽引影響

在照護者離開時會感到不安難過,但當照護者回來時又會顯露出愉悅感,且會尋求與照護者肢體上的碰觸,這便是所謂的分離焦慮狀況。

3、一歲表現高峰

寶寶分離焦慮

小寶寶通常到了六個多月時,會開始出現分離焦慮症狀。

此種依附關係在一歲時會進入巔峰狀態,約會持續到一歲半左右。依附關係對於寶寶未來的人際關係與情緒發展有絕對的影響力。

溫馨提醒:擁有「安全型依附關係」的孩子,成長後一般會較樂觀、合作且易信任他人,且在不同時期皆能展現優越的社交手腕。

延伸閱讀:孩子分離焦慮症原因及改善

二、設置安全型依附關係

1、餵養母奶沒錯

嬰幼兒在六個月大時便已開始接觸副食品,而母奶對寶寶而言的主要功能,除了營養外還包含安撫作用,若想要建立安全依附感,更不可忽然斷奶,這會使寶寶倍感焦躁。

2、孩子討抱給抱

依附關係為小孩和照護者之間良好的互動過程,當寶寶感到焦慮受挫或不適時,便會想要依附照護者。嘗試幾回後,如果寶寶發覺照護者總能給予良善回應,便會心生安全感,會更有信心面對不安。

3、減少負面語言

照護者與旁人對於寶寶的負面話語,只會使小孩覺得更焦慮,且仰賴照護者的心態與時間會更多,甚至也會讓寶寶更不願離開去摸索環境,因為孩子會覺得環境滿是威脅,也更不喜歡這些旁人。

4、陪伴熟悉陌生

照護者就如同安全的堡壘,因此若到了一個較不熟稔的空間,請照護者要先陪伴著寶寶,好讓小孩感覺到安全以後,會慢慢想要自己離開而到外頭探索環境。

延伸閱讀:舒緩孩子焦慮家長耐心引導

5、不能不告而別

照護者要離開寶寶出外時,務必要與小孩說再見。許多長者皆都會說別和寶寶說再見,只要偷偷離開便不哭了,但其實這只是暫時的狀況,待寶寶孩子發現之後,只會更加焦慮,也會哭得更淒慘。

溫馨提醒:這會導致小孩對於照護者產生不信任,如此的安全依附關係便會遭受破壞,造成不良效果,而且甚至會變得更黏人。

6、多帶孩子走走

家長可多帶寶寶外出曬曬陽光,除了可激發正向思緒發展,也可使寶寶能多加觀察這個環境與世界,以及人和人之間的互動關係,那麼孩子將會更快適應不同的人事物,能協助寶寶的適應能力。

延伸閱讀:嬰兒分離焦慮症度過焦慮4妙招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未經同意,嚴禁轉載。

圖片來源:http://goo.gl/n1Aj0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