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三歲前敏感期 家長教育引導法

寶寶三歲前敏感期 家長教育引導法


導讀:對於嬰幼兒的早期教育,最主要的並非知識性的填鴨,而是孩子生心理上健全的發展。在小孩三歲之前,正處於寶寶腦部神經連結、身體各器官、情感聯繫以及人格發育基礎的重要階段。父母親該如何給予關愛呢?

一、用心觀察寶寶各敏感期

1、外在環境影響

生物個體的知覺於生命成長的過程裡,會對於外在空間的某些刺激出現尤其敏銳的感知力,而外界的刺激和自我的感受,會波及其個體心智的動作或生理反應,而展現其特殊的好惡或感覺。

2、敏感階段起終

在敏感力發生時,孩子的內心會有一項動力,驅策小孩對其所感趣味的特定人事物有嘗試或學習的意願和熱情。直到內需已滿足或敏銳度降低時,此動力才會趨緩或消逝,此階段即為敏感時期。

3、三歲到六歲間

寶寶成長

嬰幼兒三歲以前的成長相當重要。

在嬰幼兒三歲開始甚至到六歲前,會有各種的敏感階段。家長要記得在孩子各式敏感時期中,萬萬不可由於寶寶當下的表現,而有斥責、懲罰或禁止孩子的舉動。

溫馨提醒:若是不小心影響到小朋友的心理與以及人格發展,很有可能會留下難以修正或改變的後遺症和心理鬱結陰影。

延伸閱讀:嬰幼兒智力體格掌握發育敏感期

二、不著急處罰寶寶打人

1、小朋友壞動作

在孩子開始出現亂丟物品,甚至有胡亂攻擊人的動作時,家長通常一方面對別人感到很不好意思,另一方面又對於小孩的舉止感到相當生氣。

2、兩敏感期重疊

於嬰幼兒的口腔敏感階段後期,即開始出現手部的敏感期,兩者會互相有重疊期,此時的寶寶喜歡也習慣以嘴巴、手部甚至腳部去摸索外在世界,當然人的身體也為小寶寶所愛探究的範疇。

溫馨提醒:所以啃咬人、拍打人、踹踢人等攻擊動作即會慢慢出現。

3、無法控制互動

當然也因為小朋友於此時期,尚無法了解與掌握人際之間正常互動的模式,在孩子的語言還沒有辦法完全表達其想法時,也許此些行為即會出現了。

延伸閱讀:嬰幼兒右腦開發刺激智能提升

4、安全感太缺乏

另一則需要留意的事情是,部分孩子有這種行為出現的因素,是因為他們嚴重缺少安全感,所以需要藉由攻擊他人來宣洩情緒,或者藉此去引發父母親的關注。

5、冷靜看待寶寶

不管小寶寶是由於哪種因素而有這種行為發生,家長都應冷靜對待,心平靜氣的對孩子做出反應,先給小孩知道這種動作得不到父母的注意,這樣小朋友對於亂打人的興趣會就先降低一半了。

溫馨提醒:如果家長在寶寶一動手打人即出現激動言語制止,那麼小孩通常就只會出現更加反覆胡亂攻擊人的行為。

6、小心負面思緒

如果說家長一直不斷對寶寶傳達出因為你胡亂打人,所以你就是壞孩子的相關負面信息,那麼就只會更強化小朋友的錯誤認知,讓寶寶覺得自己真的就是壞子,沒有受到父母親的喜愛。

溫馨提醒:如此ㄧ來也只會把寶寶胡亂攻擊人的行為更加增強而已。

延伸閱讀:寶寶愛告狀原因打小報告影響人際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未經同意,嚴禁轉載。

圖片來源:http://goo.gl/06qpoE